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点滴思考(2)

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点滴思考(2)

 四、建立健全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夯实惩治与预防腐败工作基础。

1、强化教育,增强公信力,必先崇德尚贤,选廉任能。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廉政教育,培养公民的廉洁奉公意识。廉政教育必须必须抓早抓小,从儿童抓起,并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之中。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党纪国法、廉政法规和从政道德教育,积极传扬廉政历史故事和精英人物,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廉荣贪耻、崇德尚贤的价值观、道德观,扬真抑假、扬善抑恶、扬美抑丑,培育良好的民风社风。当然,仅靠教育还不够,还必须着力选廉任能,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发挥社会现实的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让教有典范、育有榜样。要严把用人关,树立清正廉洁用人导向,绝不能让思想腐朽、动机不纯的人混进干部队伍,绝不能搞任人唯亲、带病提拔,唯其如此,教育才有公信力,才能发挥引导作用。

2、有效监督,增强实效性,首推发扬民主,推进公开。民主是公开的基础。没有民主,或因无从知晓难监督,或即知晓不敢言,公开就会徒有形式,监督也会成为摆设。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构建民主保障机制,增强群众话语权,让基层群众有正气、有底气、敢担当。在大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公开,把除涉及国家秘密以外的行权事项、制度、过程和结果全面向社会公开。尤其是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安排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行政、舆论和群众监督,让腐败分子无法下手、无处遁形。

3、严密防范,增强科学性,要靠机制,也靠科技。要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要求,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一是分权制衡。着力解决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少制约的问题,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配置。二是全面限权。最大限度压缩裁量权空间,变主观自由裁量为以制度为准绳的客观裁量。三是规范用权。对权力设定简便、严密的程序,所有办事和服务事项尽可能网上申报、受理、审批,确属不能网上申报、受理、审批的,实行接办分离、内部制约、过程公开、结果公示制度。四是简政放权。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力、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五是科技手段监权。推进“制度+科技”监管模式,大力推广电子政务,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实施电子远程监控,用现代科技手段遏制腐败、提高效能、优化环境,防止不廉行为发生。

4、重典治吏,增强威慑力,既要强化巡视,更要推进国际合作。对所有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不论涉及到谁,都要坚决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惩处,绝不能心慈手软、姑息养奸。要动用一切资源,加大案件的查办和对腐败犯罪的处罚力度,增强法律对腐败的威慑力。在当前体制下,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强化巡视工作,扩大巡视范围,提高巡视频率,改进巡视方法,在深入明察的同时更多地组织暗访,猛挖深查细找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各种腐败犯罪问题,决不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决不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同时要落实巡视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对巡视不力、对问题视而不见或故意掩盖问题的,要严厉追责,确保巡视工作坚强有力。在加大国内反腐败工作力度的同时,面对国内裸官现象“盛行”、腐败现象错综复杂等严峻形势,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裸官监控,防止贪官外逃。要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落实国际反腐败公约,建立相互协作和外逃贪官引渡机制,共同打击腐败犯罪,确保对贪官外逃能够堵得住、抓得回,强化震慑,提高效果。

5、廉洁政治,实现三清,要解放思想,更要深化改革。腐败如痈疽,不割必害命。要割除痈疽,不能单靠自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超常规思维,破除传统观念,改革体制机制,积极进行探索创新。一是可以探索将目前分散于纪委、检察等各机构的反腐败职能集中起来,成立类似香港“廉政公署”之类的、隶属于国家最高领导机构直接指挥的反贪部门,赋予其在侦破方面必要的特权,减少和消除干扰,全力清除腐败。二是可以考虑在各级纪委成立反腐败工作督查机构,专职开展对惩防腐败机构不作为、作为不够的督查工作,形成反腐败“职能部门螳螂捕蝉在前、督查部门黄雀在后”的机制,强力推进。三是研究推进异地反腐的办法。即某地的官员被发现腐败嫌疑,本地纪委不得介入,由上级纪委调动外地纪委的人员介入调查,或者由上级纪委亲自调查,从而减少地方纪委袒护当地官员的可能。同时对反腐败相关机构人员实行异地或上下交流,打破关系网和目前反腐败的沉闷胶着局面,努力实现反腐败斗争的新突破。

(作者系中共安徽省滁州市纪委派驻人社局纪检组长、市人社局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