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全面深化高校综合改革(2)

广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全面深化高校综合改革(2)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一流大学的建设从来都不是靠简单复制取得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功能,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

第一是教师岗位职责问题。人才培养、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天职。要通过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将大家的主要精力引导在人才培养方面。桂电在2014年副教授职称评审中,首次将教学水平认证成绩纳入职称评审条件,若干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如愿晋升,此举在中国教育报刊登出来后赢得一片喝彩。今后,我们将实施课堂质量提升计划,制定课堂教学评价办法,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评估挂钩。另外一方面,教风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重视人才、珍惜人才,但绝不无原则地迁就人才,必须狠刹不认真履职的歪风。对师德标兵,我们要大张旗鼓进行宣传,树典型,传递核心价值观正能量。

第二是科教协同问题。近年来,桂电加强科技创新,成为助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为此,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如设立教授上课制度、教师绩效考核教学科研并重、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就是贯彻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未来的大学,应该如何培养人才?这个问题看似遥远,实则近在眼前。一面是科技对教育模式的改变:MOOC(慕课)的到来,颠覆着传统学习方式。一面是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很强,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却显得不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始终难以回答“钱学森之问”。我们桂电2013年下半年启动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先后施行了缩减学时,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改革通识教育;在广西率先成立了创新学院,通过工程项目形式实现了跨专业的综合协同实践;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继续推进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依托广西第一家大学生创业园,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孵化学生创业企业。不管实践形式如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综合改革探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作者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