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学认识新常态 主动适应有作为(2)

陕西:科学认识新常态 主动适应有作为(2)

摘要: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注重规模速度的“粗放式”增长,向注重质量效率的“集约式”增长转变;经济发展动力,也要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适应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就是既要直面问题与挑战,也要抓住机遇,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发展要素和产业。

首先,要直面产业结构失衡这一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的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较低,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资源,工业总体上以资源类工业为主,缺少现代要素支撑。2013年,八大支柱产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6.9%,其中,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个矿产资源类产业的增加值,又占到八大支柱产业的73.55%。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环境和资源问题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这就是说,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资源的局面将无以为继,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如此一来,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也就变得刻不容缓。

第二,要直面和解决五大高成本的问题。一是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二是资金成本高的问题,融资难、融资贵是企业调结构难以逾越的障碍;三是土地成本高的问题,土地供给不足和价格过快上涨同时存在;四是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商业运行模式已受制于高物流成本;五是企业转型成本高的问题,企业转型意愿强,但看好的新行业门槛高,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政府干预等障碍较多,转型难度大。

第三,要抓住机遇,发现和培育新的发展要素与产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我省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为此,我们要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把“资源红利”转变为“创新红利”,使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再者,我省的第三产业发展一直较慢,2013年的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11.2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我省的现代服务业还存在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而且,发展服务业对保就业、稳物价的影响和意义都很深远。事实上,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的不断升级、制造业的不断转型,生产性和生活性的服务需求将日益释放,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将不断涌现,新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将迅速成长,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服务业可望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部分。就目前而言,我们要在寻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同时,重点支持交通物流、商贸批发、文化、旅游、通信、金融、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