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世界观决定学问观(2)

历史观、世界观决定学问观(2)

解决做学问为什么人的问题,存在一个正确与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为大多数人;二是为少数人甚至为个人。这两种可能性,反映的不只是数量上的差别,而是对社会关系及其本质的认识不同,其根本点在于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处于什么地位的问题。是否正确解决了做学问为什么人的问题,不是抽象的,不是以主观意志强弱为判断标准的,而是以客观世界为依据,以主观与客观、知与行相统一为衡量尺度的,即做学问者对于做学问的态度、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不仅如此,欲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必先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是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具有基础性地位。历史观需要回答和揭示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社会历史运动,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以及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必然性与偶然性、连续性与阶段性、主体与动力等问题。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问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揭示并阐明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这是其他形形色色的历史观所不可能达到的科学境界。唯物史观为正确解决做学问为什么人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

无论古今中外,做学问的本质区别在于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差异或对立。就史学来说,与以往的历史观不同的是,唯物史观的确立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革命和社会变革。正是由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导致了中国史学划时代的发展,并为人民做学问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做学问,就要依靠社会、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学问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并相应地受到这些社会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同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在思想、方法与手段上发生变化甚至变革。做学问一刻也离不开社会并需要参与到社会中去。

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做学问,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研究人民群众广泛的社会实践,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意志。相应地,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做学问,就要树立人民利益至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自觉为人民做学问。为人民做学问,需要把做什么样的学问和怎样做学问,统一到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思想意志和利益要求之中,做为了人民群众和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学问。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