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优良传统思想文化一脉相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优良传统思想文化一脉相承

摘要:思想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内核。中华民族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秀思想成果和文化传统,为中华儿女构筑了永久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朱高磊/摄

思想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内核。中华民族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秀思想成果和文化传统,为中华儿女构筑了永久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为探寻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内在动力,推出真正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认识水平,深刻反映中国学术、中国精神和中国道路的标志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计划启动大型学术项目——《中华思想通史》(以下简称《通史》)。《通史》上溯远古、下迄当今,力图全面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变迁发展实态。就《通史》项目的实施意义、编纂计划、指导原则、写作特点等问题,记者专访了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教授。

一部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社会科学报》:王伟光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此番撰修《通史》的大动作备受学界瞩目。首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通史》项目的筹备情况和编纂计划?

王伟光:好的。《通史》项目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筹备工作,编纂工作计划于2015年正式启动,初步预计在2019年完成。项目的最终成果形式主要有四部分:《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中华思想通史》(全本)、《中华思想史纲》、《中华思想通史》(插图本)。在此基础上,还计划推出外文版、在线检索版。编纂《通史》采用集团作战的方式,我们力争拿出一部能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学科水平的鸿篇巨著。

《中国社会科学报》:启动如此一项规模宏阔、耗时数载的学术项目,是基于何种考量?

王伟光:一个民族能否实现伟大跨越,归根到底,要从这个民族的文化深处去寻找。思想既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文化成果,也会转化成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力。决定一个时代走向的终结原因是社会经济形态,而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正确理念和价值诉求,以及受这些思想观念支配的文化生活方式,反过来会直接影响、导引时代的变迁和进步。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丰厚的思想资源,标识着中华民族艰辛探索、不断发展的轨迹。一直以来,学界不乏对中国思想史进行梳理和总结的成果,其中也有精品力作,但实属凤毛麟角。无论是从时间断限还是从思想脉络来看,迫切需要堪称贯通古今的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早日问世。编纂《通史》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集成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传统。这既可以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思想文化,为我们党总结历史、开创未来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也能使中华优秀智慧资源走出中国,为世界文明和人类智识的提升作出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着中国道路的文化底蕴、中国精神的文化根基、中国价值的文化源泉,也承载着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这是否也是编纂《通史》的目的所在?

王伟光:这正是我要谈的《通史》项目的第二点意义和作用。编纂《通史》,可以深入挖掘中国历史文化宝藏,从历史的深处发掘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思想内核,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不断注入思想和精神力量。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几千年而不绝,离不开中华思想的开放和包容,离不开对优秀外来思想、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历史上,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吸纳,曾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构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维持稳定的重要精神力量;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变迁,同样揭示了外来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并一再雄辩地证明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道学传统救不了中国,实现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唯有马克思主义,唯有与中国本土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从未如此清晰的今天,挖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华,融合汇通外来先进思想文化,从历史和现实、思想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多重维度,探索总结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变迁规律,不仅有利于考量我们党90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分量,也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为中华文明的提升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筑牢思想文化的根基,提供有益的借鉴。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