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发展调研

摘要:自动化所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水下机器人至今,实现了我国水下机器人多个“第一”,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但我国水下机器人研究成果的应用与产品化程度较低,还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水下机器人高技术装备产业,这势必影响我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专家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支持填补领域空白。

我国水下机器人起点高发展快自主研发能力强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时任自动化所所长、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的蒋新松院士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发展水下机器人的设想。从此,沈阳自动化所锁定了“下海”为海洋开发服务,搞智能机器人在海洋中应用研究的战略目标。

三十多年来,自动化所相继研究出我国首台水下机器人、我国首台1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AUV)、我国首台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我国首台作业型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我国唯一商业化ROV、我国首台自走式埋缆水下机器人、我国首台极地科考水下机器人、我国首台长航程水下机器人等多种型号的水下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深海资源勘测、援潜救生等领域,使我国水下机器人研究与开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2012年,自动化所参与研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7000米级海试中打破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该潜水器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使用,进行深海探矿、生物考察等工作。

自动化所先后研制的“CR-01”和“潜龙一号”6000米AUV,为确定中国大洋协会海底勘探区和制定开采计划发挥重要作用。研制的北极科考机器人,先后参加我国第二、三、四和第六次北极科考,在高纬度下实现了对冰下海冰物理特征、水文和光学特性等的自主精确同步观测,为我国北极科考提供一种大范围的先进、连续、实时冰下观测技术手段。

自动化所研制的300米ROV已累积交付用户5套,研制的1000米作业型100HPROV已交付3套。近日,其研制的1000米级深海滑翔机、7000米深渊着陆器、7000米深海机械手等装备,已经走出实验室,开展海上试验应用,必将对我国海洋经济、海洋开发和海洋高科技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