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发展调研(2)

摘要:自动化所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水下机器人至今,实现了我国水下机器人多个“第一”,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但我国水下机器人研究成果的应用与产品化程度较低,还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水下机器人高技术装备产业,这势必影响我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专家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支持填补领域空白。

水下机器人研发应用面临几大难题

自动化所自主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室主任林扬、海洋技术装备研究室主任李硕等专家指出,自动化所在水下机器人方面的发展历程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中国水下机器人发展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我国水下机器人的技术水平。遗憾的是,目前水下机器人还缺乏自主品牌的系列化产品,先进技术水平无法转化成实际应用,对海洋开发和军事等方面都有所影响。

2

“今年马航MH370失联事件之后,大家普遍认识到水下机器人在搜索和打捞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唯一能执行精细搜探任务的6000米级的“潜龙一号”AUV,由于无法适应失事海域的复杂地理环境,也无法发挥作用。而对于具有打捞能力的大深度作业型ROV尚属空白。”林扬说。

沈阳自动化所海洋技术装备研究室副研究员张奇峰说,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之初,为保障载人潜水器的作业安全,国内曾提出了研制7000米ROV项目,沈阳自动化所提出了较完善的设计方案并通过答辩入库,后续由于多种原因项目未获启动执行。结合自身对大深度6000米级ROV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在2013年底沈阳自动化所向有关部门建议研制大深度6000米ROV。由于对大深度ROV的需求和重要性理解不足,我国两次错过了发展大深度6000米级ROV的机会。

据了解,马航事件后,国内有单位在商谈引进6000米ROV的工作,对于这样大深度作业型ROV,国际市场上也没有货架产品,也需要开展相应的技术攻关,解决关键技术。而且引进国外大深度ROV,在日常使用、维护和应急保障方面也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一旦出现问题,维护及技术服务不及时,维护费用高,难以保证在紧急事态发生时装备一定发挥作用。

3

此外,我国目前水下机器人研发呈现万马奔腾之势。国家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后,国内的很多部门和单位从各自角度陆续提出和研发了多型水下机器人原理样机,由于国内单位之间缺乏沟通了解,很多原理样机所解决关键技术都是前人低水平的重复,浪费了宝贵的科研经费。

研发到产业化及应用也面临断层。李硕说,科研院所研制的是工程化的实用样机,距离成熟的市场化产品,还有一段距离,下一步主要是如何实现产业化并推广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地完善提高。国内的科研院所重在研究,产业化很大程度上还要企业或公司来完成。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和公司都看到了水下机器人的巨大市场,对水下机器人的产业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水下机器人产品技术含量高、投入大、风险高,如何使新技术、新装备能够快速形成产品并投入应用,还需要更多支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