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发展调研(3)

摘要:自动化所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水下机器人至今,实现了我国水下机器人多个“第一”,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但我国水下机器人研究成果的应用与产品化程度较低,还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水下机器人高技术装备产业,这势必影响我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专家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支持填补领域空白。

系统支持填补领域空白

专家表示,水下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将人的眼、手、足延伸到了海洋深处,水下机器人是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也是建设海洋强国、捍卫国家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一种高技术手段。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立足于自主研发大深度的搜探打捞型水下机器人,打破国外的垄断地位,同时建立应用为导向、企业为主导、院所为支撑的产业化体系,使水下机器人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4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进一步把水下机器人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国家层面上加强顶层规划,引导科研院所和企业公司充分发挥优势,健康发展。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打通科研院所和企业公司在科研生产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明确各自定位,使水下机器人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从国家总体战略出发,鼓励支持国产水下机器人等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企业、研发机构、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打破行业壁垒,避免重复研究。专家建议,打破行业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科技人员敢于深入交流,彼此了解各自的技术优势和核心技术,便于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开发的局面,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技术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以促进水下机器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突破。

三是重点支持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水下机器人的自主研发。专家建议,借助先进的信息、电子、传感器、材料以及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实现单体水下机器人技术的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快速发展机器人集群技术,以大幅度提升单体水下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及作业能力,早日形成水下机器人产业。

5

战略上考虑,以大深度水下机器人装备为突破口,带动我国深海高技术装备体系化发展,强化支持国内自主研发,填补深海机器人空白。只有我国自主拥有如快速反应的AUV及具备水下打捞的深海ROV装备,在类似马航M370失联事件发生时,我们才可能有机会彰显国家实力。(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