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着力培育执行文化。执行力是指执行者贯彻战略意图、完成决策目标的行动能力,是在领导力的作用下被领导者和领导者一同把战略和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环节。它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技能,完成任务的质量、效果和程度。它是衡量执行水平高低、执行者能力大小,执行效果好坏的一个基本概念。执行力的前提必须是战略决策和方向正确,如果战略决策是错误的,那么执行力就失去本来的意义,这时候执行力越强,错误和损失就越大,领导力就表现为一种破坏力。因为领导者会犯错误,制定错误的战略。这时候执行力强其效果就更糟糕。执行力和领导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领导力离不开执行力,执行力无法脱离领导力,领导力保证了执行力的方向性和正确性,而执行力决定了领导力的程度及现实效率。
执行力=执行能力×执行意愿。执行力不等同于执行能力,有执行能力的执行力差可能是由于缺乏执行意愿所导致。因此,缺乏执行意愿,执行力一定低。如对上级战略意图阳奉阴违,上边敲锣,下边打鼓,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路边工程和面子工程来应付上级检查等现象。执行能力是执行力中的硬功夫,只要有充分的执行意愿,执行力就会很强。执行能力是可以逐渐培养和提高的。因此,领导执行力的提高关键是增强下属的执行意愿,同时要重点培养下属的执行能力。这样的执行力就会不断放大,就会产生乘数效应。
执行力分为个体执行力、不同层次人员执行力、团队执行力和动态执行力几个层次。执行力对个人而言就是办事能力乘以办事的意愿;对团队而言就是团队成员合作做事的能力,是一种组织合力、体现为制度执行力和组织力;从动态角度看,执行力是组织发展的核心内容,执行力就是团队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动态过程中的效果,包括人员的接续数量和质量即人员流程、战略的流程和运营流程三者的交集。
一是个体执行力。个体执行力主要由三方面因素构成:第一基础智能,主要由智商、情商和基础文化所构成。第二心理性格,包括事业心和使命感,敬业精神和和忠诚度,积极的心态和工作的激情。第三,技术能力,即完成具体工作需要的技术或操作能力。而且根据组织人员的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的执行力构成具体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高层执行力是指具有前瞻性且正确地制定战略的能力,强调战略、方向性和前瞻性。中层执行力是指把战略和规划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强调把战略制度化、具体化。基层执行力是指贯彻落实管理层提出方案的能力,强调埋头苦干、不尚空话。
二是团队执行力。团队执行力指的是一个组织的合力,是决策层、管理层与执行层的合力。一个团队,其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高层管理者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层;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高层管理者。从组织的纵向结构上说,组织上对下体现为指挥链,下对上体现为报告链。这个链条不能断裂,必须保持畅通,否则就会产生结构性障碍,内耗并消解执行能量,从而使执行力受阻。从横向结构来说,团队内部的横向管理跨度不能太窄,也不能为了追求扁平化而过宽,应该根据团队内部的具体情况,如人员素质、组织制度的健全程度、团队文化等因素适当设置管理跨度,否则由于管理跨度不合适而造成执行内耗。
三是动态执行力。从执行过程来看,执行力只有是持续性的、源源不断的,才能保证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还必须从动态角度看待执行力,这就是动态执行力。执行力的三大核心流程是,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并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从一般意义上说,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人员流程是指组织内关于人的选、用、育、留等工作流程。紧紧围绕战略和运营来选人、用人、育人,奖惩与绩效紧密结合起来。人员流程就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量才适用。人员流程是将战略和运营结合起来的根本力量;战略流程实际上就是一份行动方案,它是通向结果的一条路径;运营流程即实施步骤,它通过详细的跟进措施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三个流程是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战略的制定必须考虑到组织人员的条件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而对人员的选拔也应当是根据战略和运营计划的要求进行的,同时组织的运营计划也必须与它的战略目标和人力条件相结合。其中的人员流程最为重要,把三个流程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动态执行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