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王修达:多措并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

二、从“两化”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不知道同志们了解不了解,我们国家现在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50%左右,就是说全国13亿人口还有一半的人口在农村,那什么时候或者说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城乡基本比较稳定呢?大概是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也就是说目前离目标还差20%的距离。20%是多少人口?全国13亿人口,乘0.2,就是2.6亿,就是说我们国家还要把2.6亿的人转到城镇去之后,我们国家的城乡结构才算基本上稳定下来。转2.6亿,一年转1000万也要26年,1000万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欧洲的一个中等国家。所以说,现在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还在进行时。实际上欧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都在80%多以上,例如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城镇化率都在80%以上,这就意味着即使我们达到了70%,也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样看来,我们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变化还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城乡结构要稳定下来,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新农村建设还需要长期的适应发展期。

新的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到底怎么样建呢?其实我觉得主要靠“两化”,一个是城乡一体化,一个是农业现代化。什么叫城乡一体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积极地推动一体化发展。为什么要推行一体化呢?我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这个过程,有助于大家理解。

大家知道,我们建国以前采取的一个方针,叫“农村包围城市”。那时候我们主要是在农村发展,到后来我们把国民党打败了,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当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所以那时候我们党确定一个方针,就是把工作重点逐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依靠农民转为依靠工人阶级,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所以进城之后需要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当时面临什么问题呢?就是经过长年战争,城市里失业率特别高,很多人没有工作,大概20%、30%的人都没有工作,而且国民党走后,留下了包括老师、医生等众多普通公务员,需要保证他们的工作,为了保证这些人的工作,就不能让农民都进城,因为农民一旦进城,跟城市人抢一个工作岗位,由于农民比较吃苦耐劳,城市里的人竞争不过农民,城市的失业率会加剧,更加不利于国家的早日稳定发展。 当时国家制定了一个政策,就是基本上不让农民到城市打工,但农民还要去,因为城市里的工资比农村高得多。农民要进城,政府不让你进去,农民就偷偷地进,政府就发文件,说要制止农民盲目进城找工作,年龄大一点的同志可能都知道,农民工以前叫盲流,什么叫盲流?就是盲目外流的意思,流到哪些去?流到城市。农民工叫盲流这个概念是50年代形成的,一直延续到80、90年代,甚至到现在有些老年人还有把农民工叫盲流。但是发文件、制定政策还是管不住,后来说我们提出户口政策,城镇里没有户口的,粮食也不卖给你,什么也不给你,就是你到城市你也待不住。所以说那时候为了保证城市,搞了城乡二元分割的格局,把城和村分开了。  

(一)  农村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逐渐允许农民到城市打工,但是户口有一段时间还是比较重要的。再之后把粮食管制取消了,买粮不要粮票了,到城市打工也不看你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了,户口也不像原来那么重要了。但是遗留了一些城乡分割的体制还是仍然存在的,所以说,这两年北京市推行城乡一体化户口改革的一个很重要内容就是户籍改革。但对我们远郊来说,户口还改不改?需要怎么改?我想同志们可能也比较关心。 现在北京市对城镇户口大概是这样一个政策:第一,城乡接合部的地方,户籍还是需要改革。比方说你这个村子,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全拆了,是否需要保留农村的户口?不需要,第一名不副实,第二也没有必要。而且如果保留农村户口、保留农村的建制,他就什么事不找居委会,还是找村委会,但是村子都撤销,老百姓都四散了,村委会去哪儿找?肯定找不到了。所以说,对城乡接合部这些地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二是城市的远郊,没有城市化的地方,把他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也没住在城镇,而且转入城镇户口之后,有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农村集体说谁家可以分地,谁家不能分地,谁是我们的集体成员很多时候是以户口作为依据的,如果你户口是我这个村子的户口,我就认为你是我的集体成员,你就有集体土地承包权。如果你不是,那么很多时候就不能给你土地承包权,所以对这些地方,北京市还不打算推行农转居、农转非政策。但是对于一些农民,说我搬到城里住了,说我在城市里打工,已经很久不在村里住了,我想把户口迁走,行不行?应该可以的。

 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一个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它规定户口迁移是可以的。而且农民户口迁移之后,并不是说一定要放弃原来农村的权益,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不放弃,政府不能以户口迁移为理由,强迫农民放弃权益。就是说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形势下,政府鼓励农民打工、鼓励农民把户口迁走,可以迁,但不能强制迁。目前政府对农村户口大概是这样一个政策。

那么户口放开后,城乡差别是不是完全消除了?也没有,比方说城市的居民可以买经济适用房,农民是不可买的;城市里的居民可能有取暖补助,农民是没有的;现在的话,还有社保,城镇户口社保是一个标准,农民是另外一个标准。这些差别怎么消除?国家和北京市都在抓紧研究这个问题,例如有人说农民现在也没有分得宅基地了,为什么他就不能买经济适用房呢?还有社保,如果是农村户口但却生活在城市,那又怎么办呢?这些都得我们各个部门做工作。

现在北京市大概是这么定的,2015年城乡社保标准统一,就是说只要你是北京市的市民、有北京市的户口,不管你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社保标准都是一致的。至于说农民能不能买经济适用房,我们也在想是否先搞个试点,在郊区或者什么地方批一块地,政府把它建起来,让这些有户口但是没有宅基地的农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优先购买这批房子,相当于农村的经济适用房,当然这些政策都得研究。总的方向是只要你有北京市的户口,不管城镇的还是农村的,那么待遇上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别,这就叫城乡一体化。

至于在管理上,则根据农村和城镇的特点开展管理,就是说你虽然是城镇户口但住在农村,那就按农村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同理,如果你是农业户口但住在城镇,就按照城镇的管理方法。总的来说,城镇和农村可能在某些管理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在待遇、权利方面将是统一的。而且今后也会不断地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大概是这样一个思路。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第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例如原来农民是不能参加城镇职工社保的,之后经过多年的呼吁,现在农民也可以个人的身份参加五险一金,但是城镇和农村还是两个体制,城镇有城镇的体制,农村有农村的体制。将来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也会按照城镇职工的标准来上保险,至于没有参加城镇职工保险的农民,也会按照北京市居民统一的标准上社保,这些都在进一步改革当中。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就是体制机制改革。过去,城乡在体制机制上存在很大差别,实行不同的产权制度,农村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土地是集体的,而城市实行国家所有制,城市土地是国家的。为什么形成这样的体制呢?我给大家简单讲一下这个形成的过程,也是中国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这些将便于大家对我们下一步的改革有所了解,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改革。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