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掀中东新乱局
2014年6月以来,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yria,以下简称ISIS)在伊拉克不断攻城略地,并兵临巴格达,使动荡的伊拉克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ISIS是美国主导下的伊拉克政治重建失败的产物。美国占领军在伊拉克的十余年间,其主要精力和经费用于安全投入,而政治和社会重建始终举步维艰。从策略上来说,美国完全排斥前萨达姆政权势力参与伊拉克重建,导致在政治重建中必须倚重什叶派势力,依据教派和族群结构进行分权,致使被边缘化的逊尼派群体成为ISIS等极端组织的肥沃社会土壤。
(刘中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也有学者表示,ISIS的来势汹汹已经让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所取得的成就有付诸东流的危险。ISIS所代表的新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已超过“基地”组织,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奥巴马政府“增兵阿富汗,撤军伊拉克”的过渡性部署因ISIS严重威胁伊拉克新政府和库尔德自治政府等盟友的生存而困难重重,美国在中东遭遇ISIS和塔利班的左右夹击,其战略东移目标越发难以实现。
(钮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虽然美国对“伊斯兰国”展开军事行动,但学者们对此并不乐观。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看,奥巴马政府此次打击ISIS的军事行动的后果殊难预料,恐仍难逃愈反愈恐的魔咒。虽然ISIS会遭到很大程度的“挫败”,但是美国希望“彻底消灭”该组织的理想目标难以实现。原因有几点:反恐联盟内部同床异梦;美国军事实力投入不足;而且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反恐战略无一成功。(唐志超,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莫迪“新政”
伦德拉·莫迪以压倒性胜利赢得2014年印度大选。他高调宣称要让本世纪成为“印度的世纪”,莫迪如何开启“印度新世纪”成为学者关注的话题。莫迪的个人生活情况,特别是在他任期内古杰拉特邦曾发生的血腥冲突,一度备受质疑。
然而,“尽管反对者声音很大,但莫迪的支持者更多”。人民党推举莫迪作为总理候选人最大的理由是他在古吉拉特邦突出的政绩,最吸引人的是“莫迪将把古吉拉特的成功复制到整个印度”。支持者被莫迪的“发展”口号所打动,甚至有支持者高呼“莫迪=印度的发展模式”。
(龙兴春,西华师范大学)
虽然,莫迪的王牌是“经济业绩”,然而学者对于莫迪复制古吉拉特邦模式并不乐观。
“印度经济近三年来持续低迷,已经在5%的边缘徘徊,且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处于滞胀状态。面对这样的困境,莫迪要想将在古吉拉特邦任职时重视私人投资、重视制造业和重视就业增长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变治邦模式为治国模式,其重塑的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莫迪时代”的开启,学者认为在对外政策取向上,莫迪将会在经济上加大务实合作力度,而在政治上则会表现出敏感和态度强硬。在对待美国和中国的态度上,莫迪虽说不一定会表现出“亲美”,但也不大会在美国与中国之间选边站。对于“莫迪时代”的中印关系,经济合作的机遇会更多,但政治关系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两国需要及早研究和制定确保共同安全的风险管控机制。
(朱翠萍,云南财经大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