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扎根社会生活,夯实治理基础

上海:扎根社会生活,夯实治理基础

——进一步推进虹口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韩正同志指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关键是体制机制。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在社会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2014年,中共上海市委“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聚焦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区域化党建、街道行政、网格化城市管理、培育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等,破解上海基层建设难点,提出了一整套系统化的政策解决方案。以此为立足点来总结和思考虹口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我们发现,近年来虹口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探索面向基层、贴近生活、扎根社会的现实工作路径,初步形成“党建引领、条块协同”的地区治理体系、“共治、自治与协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和“多样化、综合性”的社会治理方式,努力提升“多层次、专业化”社会治理能力,正在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的要求进行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思考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韩正同志指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关键是体制机制。种种社会现实也说明,基层创新社会治理必须首先围绕调动居民群众积极性来展开,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因素,保持社区稳定文明有序发展,并由此促使整体社会关系与秩序充满活力。根据市委“一号课题”所形成的政策体系,结合虹口区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扎根社会生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夯实社会基础。

一是构建扎根社会生活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重点在社会生活领域,关键点在党组织能否发挥核心作用。四中全会指出,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由此进一步确立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规范党在社会治理中的行为。同时,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基层社会的日常生活,扎根于社会生活的实际。1983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曲阳社区,曾留下让群众生活得好的嘱托,这也成为30多年来虹口基层工作一个重要的工作起点和特点:围绕群众的生活建设展开各项工作,并由此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也要从基层社会生活建设实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带动社会建设,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注重加强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的有机联系,将社区有利于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各类政治性资源性要素集聚起来,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将基层社会治理举措聚焦于生活层面具体问题的解决,构建党在基层以街道党工委为区域政治核心的横向执政工作框架,形成以社会生活化为内容特征的基层党建大格局。

二是积极完善扁平化的街道行政运作机制。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行政管理机构日益转向扁平化,更贴近社会日常生活,这也是应对现代经济社会日趋复杂化挑战的自我调整。正如韩正同志所指出的,街镇是城市日常性服务和管理的基础单元,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与服务上来,加强做好服务基层群众、强化城市管理的工作。从未来虹口基层社会的发展实际来看,人口集中度较高,人员社会流动频繁,同时居民需求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将不断强化,基层整体社会环境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虹口的工作实践来看,基层社会现实要求政府在推进基层社会建设时,有效利用现有的各种社区服务中心,在整合原有街道机构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能够及时地发现公众多样化的需求并将其与相关的公共资源、服务配置相对接,建立有效应对与反馈评估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管理服务介入社会关系领域,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街道行政的法治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服务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