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驱离露宿者,不如“从心沟通”(3)

喷水驱离露宿者,不如“从心沟通”(3)

【启示与思考】

为了驱走常年在走廊下的露宿者,城市管理部门在走廊上方的天花板上安装喷水龙头,每隔两小时就向下喷水一次,对于露宿者而言,除了选择离开再无他法。乍一看,这样驱赶流浪汉的做法不免让人觉得很冷,甚至比立栅栏、摆水泥锥,不让露宿者安身更有些“缺德”,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角度,再或是出于对社会和露宿者本人负责任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某些看似很冷的举措,既有其存在的合理与必要性,更有善意的一面。

但无论初心如何美好,仅从结果看,“骑楼喷水”却给流浪者造成了难以弥合的伤害。试想,白天去拾荒、打散工获得的微薄收入,能支撑起在广州住房的开支么?在救助制度并不完善,流浪者与救助体系之间,隔膜与不信任越演越烈的当下,“骑楼喷水”只能迫使流浪者到条件更艰苦、更恶劣的地方居住。如此一来,岂不造成流浪者与社会的隔膜越来越大,回归社会越来越难么?

事实上,就流浪者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心理上不愿重新融入社会。“悦善100”义工团体曾经将很多类型工作提供给露宿人群,希望他们脱离露宿生涯,“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去面试,自由惯了,反倒不愿重新融入社会。”可见,“骑楼喷水”并不是露宿者回归社会的催化剂。相反,倘若没有辅助措施,简单粗暴的“骑楼喷水”,只能让流浪者在心理上与社会渐行渐远,甚至仇恨社会、报复社会。这样的结果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有关方面与其简单粗暴的强制驱离,不如让沟通“从心开始”。首先,有关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平等沟通、交流,改变流浪者恐惧社会,不想工作的现状。让流浪者自愿离开骑楼,融入社会。其次,要用心服务。流浪者之所以叫好不叫座,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服务简单粗暴,伤害了受助者的自尊。因此,有关方面需要用心服务,融化流浪者的心理坚冰。

如何让城市更美好?对管理者而言,需要有在钢丝上跳舞的平衡能力。一方面要回应相关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另一方面,也要给弱势群体关怀的温度。具体而言就是得出所有群体的最大公约数。如何得出最大公约数?请让服务“从心开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