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明确提出,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靠教育,要结合实际、贯穿各项工作始终、融入生活方方面面,使人们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认同它、领悟它、接受它、践行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要融入宣传教育。应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宣传引导。即:抓理论教育。要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群众的“必修课”,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基层群众组织学习的基本范畴,纳入各级宣讲组经常性宣讲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抓典型示范。注重运用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典型人物的鲜活形象、感人事迹诠释核心价值观,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特别是要组织好向颜廷民、宁凤莲、朱玉林等先进人物的学习活动,发出时代强音,提振时代精神,把先进典型宣传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产生覆盖全面、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新闻媒体要集中刊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让读者在感动和点赞中深刻领悟他们的精神真谛。抓网络引导。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要进行立体化、互动式宣传,以丰富的载体形式,实现多视角关注、多终端呈现,微信、微视推送,要坚持一次生成、多元传播,达到使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喜闻乐见、深入人心的传播效果。抓公益宣传。电台、电视台要在主要新闻节目中开设专栏,将理论解读与典型宣传相结合,深入细致地诠释“24字”内在含义,使之家喻户晓;制作刊播一批“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作品,突出思想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增强传播力和感染力。各建筑工地要运用封闭围挡刊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区主要路段醒目位置要设立一批大型公益宣传广告牌;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商业网点等公共场所要张贴“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张贴画;农村要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搞好农村文化墙建设,切实形成全方位宣传的良好局面。
二要融入工作实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让每个人都自觉认同、自觉践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融入具体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组织部门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教育培训单位要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教育,切实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政法部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工会要组织各类企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实践活动,使广大职工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一步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要融入实践活动。要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推出一批学雷锋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要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家庭。要广泛开展孝敬友善、诚实守信、勤劳节俭教育,培养人们的孝心、爱心、善心,引导人们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要开展全民性节约活动,从节粮、节水、节电、节约钱物等做起,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要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抓手,突出创建育民理念,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提升创建工作成效。要在全市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四保临江”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通过主题宣传、典型推介等方式,引导人们坚守信念、艰苦奋斗、实干奉献、包容进取、开拓创新。要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引导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懂法守法的道德风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