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党的理论体系现代化,要求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定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他多次将理想信念比如为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
3、党的执政思维现代化,主要是执政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现代化,具有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党来说,就是要实现从革命思维到执政思维、从传统思维到现代思维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多的是要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能力,也就是要推进党的执政思维现代化。
关于理论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坚持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
关于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计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他要求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关于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特别是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超越。
关于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他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持“两个务必”,自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
关于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九)推进党的领导体系和执政方式现代化。
1、政党是一种为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体系是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在内的制度安排。党的领导体系现代化,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之不断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
2、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也就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比如,他在论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他还就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强调要做到“三统一”、“四善于”,即: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从这样一个侧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领导体系现代化。
3、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就是要深入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就是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特别是把依法执政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各自优势,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要健全依法执政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依法处理党同国家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依法执政的内涵,完善了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
(十)推进党的能力体系和执政水平现代化。
1、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执政能力现代化是执政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还专题研究了这个重大问题,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要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能力,这就从六个方面形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完整体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