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价值导向的指引。比如中国封建社会的价值导向是“仁、义、礼、智、信”,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包括“自由、平等、博爱”这样的核心价值。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现在提出来正当其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从精神价值层面来看,还没跟上物质生活提高的步伐,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媒体曝光的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时有发生;不尊老爱幼、不讲诚信、违背最起码的伦理道德和大家认可的价值取向的事情时有发生,人们只向钱看,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他人和社会,拜金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十分盛行,等等这些问题说明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还有待于提高,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规范公民的言行。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有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忠孝仁义、礼义廉耻”价值观,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它有自己的价值导向。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国家层面,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个,社会层面,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个,个人层面,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普通老百姓,更多关注的是个人层面,人人做好分内之事,那么,社会、国家层面的要求也自然就实现了。
我们在强调社会的价值取向,探讨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还要把传统价值观中的有益成分继承下来、阐述明白。比如,“忠”,可理解为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忠诚于事业;“孝”,除了孝敬父母之外,还有对老人、长辈的关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好的价值观应该加以弘扬和传承。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如何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资源,是当今面临的重大课题。除了传统价值观中的有益成分外,西方的价值观念中的一些有益成分,我们也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以丰富我们的理论体系。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好了并得到了践行,人民的精神有了正确的导向,我们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才算是成功了,社会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尽管邓小平过去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还是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倾向,我们更多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速度。实际上,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人们的思想就势必会出现混乱,其结果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需要构建一套新的价值体系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最近,习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其中第一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对邓小平“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全面”,当然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包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