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金“抽红”别让送温暖冷了百姓心(3)

慰问金“抽红”别让送温暖冷了百姓心(3)

慰问金被“打三折”,折的只是钱?

寻常百姓最希望的往往是商场大促销,折扣多多年货自然办得越足。然而,当一份千元的慰问金也能被“雁过拔毛”打个三折,怕是早已跌破了一地眼睛。

众所周知,慰问金是工会针对困难职工发放的奖金,这笔钱中包含了上级对苦难职工的关怀、帮助和鼓励。无论钱数多少,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慰问和关心,都是组织对职工送去的一份“温暖”。然而,却是这些送温暖的慰问金,被工作人员生生地变成了自己的“生财之道”,前手发钱后手“抽成”,这“打三折”的背后折的恐怕不仅仅是钱,更是民心和政府形象

虽然报道中涉及的单位领导已经带着王姓工作人员将“抽成”返还,但是这起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不能随着简单的“返还钱物”而落幕。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社区工作人员如此嚣张跋扈?笔者以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各级机关的慰问行为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节前将慰问金一给并简单的寒暄几句就敷衍了事,而工作人员能理直气壮的声称正是因为自己出面,困难职工们才能领到这慰问的钱,将国家本应给予的金钱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也就从侧面证明领导们在慰问前期没有做好充足的调研,而是盲目的听从社区工作人员的意见去确定慰问对象。正是由于这样的做法才为上述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仅仅将慰问金送达困难群众草草了事,也就让慰问金有了被“打折”的机会,最终寒了职工的心。

报道中的问题在今天看来是个案,但我们并不能保证在其他地区的慰问中没有这样的案件发生。如果各地的工作人员都像王姓工作人员一般以左手发钱右手领,那么政府为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的初衷就被私欲所淹没,这些依靠慰问金过节的群众将不只是生活困难,更是“心凉如水”。

慰问不是形式更不是过场,我们期望政府能够以此个案为戒,杜绝类似“打折”现象的发生,让困难职工真正被慰问,真正能“暖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