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金“缩水”更要扎禁制度“篱笆”
临近年关,各种形式的慰问、“送温暖”行动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一些钱东西虽然不多,但对于生活困难的家庭来说还真的是雪中送炭,更能在寒冬温暖人心。但是,造假的红包、被抽走的慰问金这些却实在令人寒心!难怪网上有人疾呼:慰问金都能“雁过拔毛”,权力不能“太任性”。
对于“送温暖”活动中屡次出现的人前“热气腾腾送出温暖”,人后“冷言冷语回收关怀”的现象,应该引起重视,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与媚俗之风!“上行下效、互相借鉴,你搞走基层慰问,我就来困难家庭帮扶,哪怕事后收回,也得把面子工程做好。”这是存在官场已久的弊病,这股丑恶风气盛行已经伤害到淳朴的群众与真诚的情感。
单纯的开除、惩戒两个工作人员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更重要的建立健全慰问帮扶制度,尤其对于慰问对象的确定、资金的发放落实、事后的效果总结等,要做好切实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笔者认为,帮贫要帮在点子上,助困要助在关键处,实实在在做点事,能在送上慰问金、慰问品的同时,多给困难群众送技术、送信息、送岗位,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引导和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决不能虚头巴脑,做足表面文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