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形势严峻危及农产品安全
国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近期发布调查公报显示,目前全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达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重度污染点位分别占12.1%、2.3%、1.5%和1.1%。此外,国家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1年对284个工矿企业周边土壤监测发现,土壤污染比例达31.9%,其中重度污染达13.5%。
土壤酸化是污染的典型特征。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说,我国南方土壤本就呈酸性,但多年来大量施用化肥,以及酸雨影响,导致酸度显著增加,部分地区土壤PH值平均下降0.5-0.7个PH单位,有的甚至下降2.1个PH单位。比如,湖南强酸性土壤(PH值4.5-5.5)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49.13万公顷,增加到2006-2010年的145.67万公顷,目前土壤酸化势头仍未扭转。
(图片:江西省峡江县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在田间抽取土壤样本,并通过GPS定位系统记录土壤位置和面积。)
有机质下降也是突出现象,它削弱了土壤对重金属的络合固定,威胁农产品安全。目前,东北黑土区的有机质含量已从开垦时的8%-10%降至2%-3%。
专家认为,化肥、农药使用过量、不科学,导致土壤污染形势持续恶化。1984年以来,我国氮肥、磷肥用量明显增加,目前平均用量达400千克每公顷(东部局部地区高达600千克每公顷),是世界公认警戒上限的1.8倍,是欧美平均用量的4倍。
另外,尽管我国淘汰、禁用了有机氯、有机磷等剧毒高残农药,人畜中毒事件下降、粮菜农残合格率上升,但农药用量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农业病虫害预警、科学合理用药的技术指导不足,物理、生物领域的绿色防治病虫害方法研究和推广不够,使得农产品仍旧严重依赖农药、抗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土壤污染已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实质威胁。2013年国家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全国蔬菜种植区采集了4910个点位数据,发现超标点位1188个、占比24.2%,重金属污染率达到17.5%,有机污染达到7.9%。
(图片:沈阳农业大学研发生物炭,利用生物炭开发出多种炭基缓释肥和土壤改良剂用于还田。)
2011年,农业部对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点污染区88个县的230多万亩水稻田实地调查发现,超标面积160.8万亩,超标率67.8%,其中镉污染最突出,其次是砷、镍、铜、汞、铬。专家认为,2013年引起广泛关注的湖南镉大米事件表明,土壤污染隐患正逼近集中爆发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