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梅:从老鼠哲学破解李斯性格密码

摘要: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性的人物。他原为楚地文书小吏,后问学荀子,投吕不韦门下,终得秦王嬴政重用,谋划开启了统一六国的战争,使秦国一统天下,建立秦朝。李斯为相后,废分封,设郡县,统一度量衡,使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影响后世。同时也使李斯步入了人生的鼎盛时期。而不久之后的沙丘之谋成为李斯人生的转折点,导致其逐渐被边缘化,最终被赵高陷害,落得个斩于市、夷三族的下场。华中师范大学周艳梅老师在解读《史记•李斯列传》时认为,李斯的命运和一个哲学故事相关,而正是这个故事塑造的性格注定了李斯最后的悲惨结局。

 

1 

周艳梅 华中师范大学讲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曾经在楚国的一个郡做过小官吏,但是一直郁郁不得志。有一次李斯去上厕所,看到躲在厕所的老鼠见到人后到处窜逃。又有一次,李斯到仓库里面,看到仓库里面的老鼠正优哉游哉地吃粮食,见到人也不东躲西藏的。李斯两相对比,就感叹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感叹就说,人的贤能与否,关键是在于人所处的平台、环境,在富有的环境就可以优哉游哉。“富有”可以说从此成为李斯人生之中一个重要的词汇。

李斯对富贵的热衷也是历来研究者的一个共识。有人就说到,在《史记·李斯列传》开头讲这样一个小故事,就说明李斯对于富贵的执着追求,说明他具有强烈的富贵意识。

追求富贵可以说是李斯的根本性格,而李斯性格中的懦弱、善于察言观色,可以说都是由此引申而来的。有个成语叫“无欲则刚”,确实是有道理的。李斯由于太渴求富贵了,所以他做事都会瞻前顾后,刚硬不起来。

明代钟惺在《史怀》里面就说到,“李斯古今第一热中富贵人也,其学问功业佐秦兼天下者,皆其取富贵之资;而其种种罪过,能使秦亡天下者,即其守富之道。究竟斯之富贵仅足以致族灭,盖其起念结想,尽于仓鼠一叹”。也就是说,在钟惺的《史怀》里面就说到李斯是古今第一热衷富贵的那个人,他后来所作所为都是起于仓鼠一叹,都是起于对富贵的念想。由此得知,对于富贵的追求是李斯不竭的动力。

既然在楚国是做郡小吏,郁郁不得志,得不到他想要的富贵,所以李斯决定辞去职务,去齐国拜荀子学习。荀子博学深思,他的思想学说是以儒家为本,兼才道家、法家、名家、墨家诸家之长,并且荀子的思想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李斯和韩非都是荀子的学生,他们都是崇尚法家,得到了荀子老师的亲传。

与周游列国的先辈理论家不同,李斯更愿意直接参与政治,正是李斯在齐国拜荀子为师,在这里学到了精髓,为他指引了将来发展的道路。李斯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就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楚国不足势,而六国皆弱”,楚国很穷,而其他的几个国家都是一样,只有秦国具备统一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所以李斯就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李斯到了秦国,正当秦王去世,吕不韦执政,李斯就先投到了吕不韦的相府,成为吕不韦的门客。李斯超常的才华很快就被吕不韦发现,并且提拔为郎。郎实际上是一个侍卫官,也就是李斯成了秦王嬴政的侍卫。由此,李斯就有了见到嬴政的机会。李斯有了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之后,就不断地将自己的思想兜售给嬴政。

李斯为嬴政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并提出了自己的谋略。在秦穆公的时候,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秦穆公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并没有吞并六国,原因在于当时的诸侯国非常多,而且周王室势力尚存,其他的诸侯国仍然来朝拜周王室。其次,在秦孝公的时候,周王室每况愈下,已经名存实亡了,而且诸侯之间的战争不断,相互吞并,最后剩下了七国,而只有秦国是最强的。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实力大大增强,其他的诸侯国就像秦国的郡县一般。

可以说现在是秦国发挥它的优势攻打六国最好的时机,不能错失良机,等到六国强大了,开始合纵了,那就是黄帝再世也无计可施了。此时,作为胸怀雄心壮志的嬴政尚还年轻,但是他实现天下一统、秦国一统六国的思想却和李斯是不谋而合的。慢慢嬴政就开始信任李斯。李斯的思想和嬴政的思想逐渐融合,李斯成为秦王嬴政的一名心腹,拜为长史。

李斯又为嬴政提出来攻打六国的一个总的策略,就是远交近攻的策略,并派使者拿重金游说六国的重臣,如果能收买就收买,如果不能收买就把他暗杀掉。嬴政听从了李斯的计划,并拜为客卿。客卿的位置可以说已经很高了,再有一步就能够成为秦国的重臣了。可以说李斯凭借着自己特别高的才华,以及自己的治国策略,马上就可以飞黄腾达了。

但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把李斯的美梦打断了,这就是爆发的韩国间谍案。当时秦国要攻打韩国,韩国为了解决这个事情,就派他的高级工程师郑国来游说秦王,让秦王修一条水渠,可以借此来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物力,来阻止秦国东伐,也来免除韩国的灾祸。

嬴政同意了郑国的意见,就派郑国来修建水渠,并且水渠命名为郑国渠。最后郑国的这种间谍身份被秦国人发现了,所以有人就揭发郑国是韩国的间谍。

嬴政也非常生气,就把郑国召来问个明白。郑国这个时候知道事情已经败露,所以当面承认确实有此事,但是郑国还强调,我修郑国渠是为了秦国好,能够灌溉秦国的粮田,这可以为秦国统一六国提供充足的粮食,这又何错之有呢?秦始皇也觉得郑国说得有理,所以就没有治罪郑国,让郑国继续修渠。但是秦国的旧臣们就以郑国这一间谍事件开始做文章,请求秦王驱逐所有的六国客卿。

责任编辑:宋富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