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梅:从老鼠哲学破解李斯性格密码(2)

摘要: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性的人物。他原为楚地文书小吏,后问学荀子,投吕不韦门下,终得秦王嬴政重用,谋划开启了统一六国的战争,使秦国一统天下,建立秦朝。李斯为相后,废分封,设郡县,统一度量衡,使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影响后世。同时也使李斯步入了人生的鼎盛时期。而不久之后的沙丘之谋成为李斯人生的转折点,导致其逐渐被边缘化,最终被赵高陷害,落得个斩于市、夷三族的下场。华中师范大学周艳梅老师在解读《史记•李斯列传》时认为,李斯的命运和一个哲学故事相关,而正是这个故事塑造的性格注定了李斯最后的悲惨结局。

秦国的旧臣竭力请求驱逐六国客卿是站在自己利益上提出来的,大概六国其他的客卿在秦国位居高位,损害了这些旧臣的利益,所以他们见风使舵,要把这些所谓的人才都赶出去,那么空出来的位子就可以为我们所占有。秦始皇当时听了这些旧臣的意见之后,也是非常生气,所以他就下的驱逐令,要驱逐客卿。

这时候对于李斯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因为李斯现在已经是位至客卿了,再有一步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权力。而此时的逐客令一下,李斯原本是楚国人,所以他也是要被驱逐的人。所以李斯非常恼怒,就上书给秦王,这就有了后来流传千古的李斯的《谏逐客书》,也就是对于秦王的逐客令提出了反对意见。在《谏逐客书》这篇文章里面,李斯大致说了三点内容:第一,这些客卿(所谓的客就是外来人)作为外来的人才,对于秦国来说是有大功的。秦穆公遍求贤士,西边从西戎求得了由余,东边从皖地得到了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了蹇叔,还从晋国召来丕豹、公孙枝。这五位贤人都不是秦国人,但是后来为秦穆公所重用,后来这些人辅佐秦穆公建立了霸业,吞并国家20多个,所以称霸西戎。这是说到秦穆公任用五位贤人,而这五位贤人都不是秦国人。

再看秦国历史上第二个有名的贤主是秦孝公。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但是商鞅这个人他原本是卫国人,他也不是秦国人。

再看秦惠王。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了三川地区,西进兼并了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了汉中,席卷九夷各部,东灭割取了肥田沃土,拆散了六国的合纵同盟,使得他们朝西服从秦国,功业延续到今天。而张仪这个人也不是秦国人,而是魏国人。这是秦惠王时期采用张仪的计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再看秦昭王。秦昭王得到了范雎,范雎这个人他也是魏国人,废除穰侯,驱逐华阳君,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吞食了诸侯的领土,使秦国成就了帝王霸业。

李斯在这儿就列举了秦国历史上众多的外来人才,他们对秦国的强大起了重大的作用。说到百里奚,说到商鞅,说到张仪,说到范雎,这些人都是外国人,而他们都曾经在秦国做过丞相。这四位君王都是依靠了客卿的功劳才有了今天秦国的强大。这是说到第一点,说这些外来人才对秦国有大功。

第二个重要内容认为,秦国逐客是重物轻人。秦国自己的土地上有什么?秦国想要得到六国所有的宝物,赵国的和氏璧也想囊括,各国的美女秦王也没有计较是哪国的,照单全收,为何偏偏对外国的人才却如此苛刻呢?所以你今天下的逐客令是重物轻人。

第三点内容,秦国逐客是帮助其他六国。秦国现在想吞并六国,又能招贤,所以其他国家有才能的人才积极来到秦国,而现在秦国要驱逐这些人才,那不是要帮助其他国家吗?那样秦国统一六国就是做梦了,就会变得很难了。

秦始皇看到李斯的这篇《谏逐客书》之后,看到李斯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看到李斯说得很对,所以秦始皇就收回了成命。也就是说秦始皇他也有旷达的胸怀和成就大业的气度,所以能够知错就改,立刻就收回了成命。这也说明了李斯的政治眼光非常独到,他看准了嬴政是一位具有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国君,不管这次是不是因为李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还是嬴政想借此事打压国内的保守势力,李斯不久就升为廷尉。廷尉是一个什么官?这是秦汉时期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也就是说李斯由《谏逐客书》因祸得福,还升官了。

李斯重新受到嬴政的重用之后,就制定了各个击破六国的策略和部署,并且努力组织实施,结果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掉了六国。统一六国既有秦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功劳,但李斯的政策谋略可以说更是功不可没。建立了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之后,李斯坐上了丞相的位置。同时,他也走向了事业的顶峰,倍受嬴政的重视。

责任编辑:宋富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