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

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在国际社会得到认同与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无论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常常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这是对生态与文明关系的鲜明阐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保护好生态环境,要有科学和系统的视野。在习近平看来,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大自然亿万年间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在另一次重要会议上,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他要求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认为,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林业在维护国土安全和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中占有基础地位。他多次指出,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拯救地球首先要从拯救森林开始。

科学家预测,如果森林从地球上消失,陆地的生物、淡水、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人类将无法生存。联合国指出,全球森林已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大厦。

“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2013年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一直铭记,他到国家林业局工作时,习近平对他叮嘱道,林业就是要保护好生态,谁破坏了生态,就要拿谁是问。这使赵树丛深深感到,保护生态责任重于泰山。

目前,我国仍有9亿多亩天然林没有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森林质量不高、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严峻。如何让中国的森林为地球增添更多绿色,在习近平心里有着特殊地位。

对此,党中央作出了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决断--从今年起,我国分步骤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范围,最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同时,把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实施湖泊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对有条件恢复的湖泊湿地退耕还湖还湿;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扩大京津平原的森林湿地面积,提高燕山太行山绿化水平。

顺应世界大势,实现永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引领中国人民奋力抒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