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2)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2)

——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前后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资源开发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效益的协调

在宁德,习近平同志为改变闽东地区落后面貌,摆脱贫困殚精竭虑。他立足闽东地区主要靠农业吃饭、存在沿海与山区双重经济形态的实际,因地制宜,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山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他积极探索在闽东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推动农业的多层次、深层次开发。他提出要把眼光放得远些,思路打得广些,开发利用一些宜农、宜林、宜渔的新资源,以适应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鼓励地方开创“绿色工程”,依托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发展开发性立体种植业,实行集约经营,专业协作。在深层次开发上,要改造现有中低产田、改善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土地生产率等。

习近平同志强调,资源开发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单纯讲经济效益的,而是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他把开发林业资源作为闽东振兴的一个战略问题来抓,引用群众的话“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来说明发展林业是闽东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他提出发展闽东林业的指导思想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林业自我发展能力;以林为主,加强管护,立体开发,加快造林步伐,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办林业,把林业发展同粮食生产、出口创汇、脱贫致富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着重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完善林业责任制,包括切实解决好“祖宗山”问题等。二是要健全林业经营机制,包括严禁盲目采伐,强化资源管护、转变单一经营,实行综合开发、转变粗放作业,开发集约经营等。

在资源开发中,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科技的作用,多次提出要科技兴农,依靠科技的力量来开发、利用原来不能利用的资源,或者使现有的资源利用得以延伸等。

习近平同志关于资源开发的论述,着眼于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反对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味掠夺、征服的功利主义,强调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多方面重要论述,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创新发展理念,置于现代文明根基的重要地位,强调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规律。

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说到底是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强调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单纯是速度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代表着全面的发展,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人为本,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在发展过程中摧残人自身生存的环境。如果人口资源环境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还有谁能够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人都难以生存了,其他方面的成绩还有什么意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早抓事半功倍,晚抓事倍功半,越晚越被动。那种要钱不要命的发展,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习近平同志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他坚决地表示:生态环境方面欠的债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早主动,否则没法向后人交代。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不惜用真金白银来还债。

在具体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尖锐批评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强调要看GDP,但不能唯GDP;既要看GDP,又要绿色GDP。他指出: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不能光追求速度,而应该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不能盲目发展,污染环境,给后人留下沉重负担,而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