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帮带是利是弊?
年轻父母担心老人过于溺爱
调查发现,其实众多父母对“帮带孙子”富有极大热情——45%的家庭是父母主动要求带孙子。在父母帮带家庭中,36%的家庭主要由爷爷奶奶带,20%的主要由外公外婆带;另有32%的家庭主要由年轻父母带孩子,而老人会帮忙。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年轻人认为,父母帮带孙子其实也有很多好处,包括“替子女减轻负担”(46%)、“可以享受天伦之乐”(44%)、“经验丰富,照顾更周到”(39%)、“时间太充裕,可以给父母找点事做”(37%)等。
近来,家住南岸区回龙湾小区的黄开国很心酸。因为以前都是他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但现在孩子父母宁愿迟到、早退和请假,也不愿他再接手。黄开国的儿子告诉重庆晨报记者,老人帮带也有很多不利之处:“我们让孩子养成的好习惯,没几天就让父亲打破了。父亲太溺爱孙子了,每次接孩子放学,都要带他到街边买零食;孩子都7岁了,还在帮他穿衣服穿鞋子。”
调查显示,30%的受访者认为,“老人帮带”利大于弊。不过,也有52%的人觉得“各有利弊”,甚至有18%的人相信“弊大于利”。
具体而言,52%的人最担心老人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依赖性太强;38%的人担心由于观念不同,容易产生家庭矛盾;34%的担心老人的知识、生活跟不上时代发展,小孩接受了不好。
有偿带孙是将亲情物化?
在经济社会,父母帮子女带孩子,子女给父母一定的物质或金钱补偿,似乎更合乎现代以权利和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理念。
现代年轻夫妇尤其是农村务工人员,大多将孩子留在农村给父母养,自己在城市里打拼。对他们来说,父母帮带孩子,帮他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说,给父母一定的“带孙费”是对老人的一种奖励。
从老人的角度来说,养育一个孩子很现实的考量就是经济问题,如果说,子女不给父母任何金钱,那么,对于无什么收入的农村老人来说,养孙子将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把孩子扔给父母不管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啃老。给老人一定的金钱物质也是应当的。从这一角度来说,给父母一定的金钱不仅是物质补偿而且也是精神慰藉。此外,从法律上来说,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即使父母不帮着带孩子,给老人一定的金钱物质也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
但是因为该不该给“带孙费”、应该给多少,引起家庭之间的纷争,则是现代消费社会对家庭传统伦理的挑战。
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为子女分解忧愁既是一种情感义务,也是一种责任。含饴弄孙,这是我们在谈论隔代关系时最美好的描述。俗话说隔辈亲,老人们对待自己子女的孩子,那自然是更亲的。对老人来说,帮子女带孩子也是老年生活的一大乐趣。许多老人退休后,很乐意帮子女带孩子,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老人更是把孩子视为手心的宝。
而“带孙费”无疑是对传统亲情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对传统伦理观念的经济化。并且,如果因为金钱、物质而伤害了家庭亲情之间的和谐关系,甚至闹到法庭上,这种与中国人传统的家庭伦理相悖的事情,着实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在现代消费社会中,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压力,让人们部分失去了表达情感的能力,对亲人的关心更多的通过物质、商品来表达。但是将亲情物化,在许多人看来是不能接受的,并且也显得有点不近人情。
其实,透过对“到底该不该给老人带孙费”的争论,可以更加清楚看到争论背后中国社会现在潜藏着的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加上农民工人口流动以及二元的城乡结构,“留守儿童”问题也越发突出。因此,有专家建议,解决“有偿带孙”问题,根本在于通过社会推动,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制度和儿童教育体系,真正做到少有所依、老有所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