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要从各方面给予学生充足的爱、足够的鼓励、充分的肯定、极度宽容的尊重和更加严格的管理,在有爱心、有底线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把“爱”作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人格为本、尊重为要”的育人理念,推崇“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个性、互相尊重”的育人氛围,建立学生自由生长、特长培育、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平台,以活动促管理进行特长化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专业研究类、专业发明类、专业技术类、专业服务类等专业与职业社团及活动,开发了专业类群、冲突理性管理、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学生应用职业能力竞赛活动。学院每年实施“学长制”大学生创业素质拓展轮训,对每一级新生按特长分团队进行针对性的领导力、创新力、行动力和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技术发明等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从多角度为每个学生发挥所长和促进人格生长提供相应的舞台,使其得到他人的掌声、认可和尊重,激发学生特长的更好发挥。同时,学院设立“思源读书基金”,引导学生多看一些人文社科方面和自己喜欢专业方面的经典著作。在学生管理制度设计上,尽量多设置一些“缓冲地带”,使违纪学生能在不断改错中带着新的希望开始成长的旅程。
平衡好培养方案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创新特长型产品教学模式
直面职业院校学生特点,职业教育要探索和实践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扬其所长,开启心智。职业院校学生相对独立、勇于行动、实践操作能力强,不太擅长理论,且将来从事生产实践性岗位工作。教育者要按照学生兴趣特长和行业产业特点,以产品形成过程为载体,从行动切入培养,做学一体,达到学生人格“情感、思维、意志”与知识技能的协同发展。
与学术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围绕“产品形成过程”开展的活动。一般而言,专业硕士是围绕“产品创意”的过程、应用本科是围绕“产品设计”的过程、高职是围绕“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职是围绕“产品生产、操作、维修”的过程,进行相应层次的专业特长教育。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搭建校内外真实的、模拟实训的实践基地,创设“产品形成过程”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自主、探究、合作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培养。多年来,学院实施“助学制”实践教学,学生按照专业特长,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发了“天亚”系列胡麻、“兰天”系列小麦等新作物品种,开发了富硒鸡蛋、鸡肉、羊肉等功能性动物食品,开发了节能羊舍、动物抗应激反应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哺乳期母羊专用饲料等养殖产品。同时,学院推行选修制和学分制,对相应专业减少必修课,增加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和人文公共选修课,拓展学分替代课,使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参考,使兴趣、特长和学分成为学生学习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爱有所学、长有所学、学而不厌。
职业教育必须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在尊重兴趣和特长的基础上,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创造性与传承性的平衡,才能培养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系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