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精神丰碑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高级编辑
张光辉
红旗渠精神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改革开放现代意识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文化基因的优美传承,正像4月2日河南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永远屹立的精神丰碑》中说的那样,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渠,它更是林州人民树在太行之巅的一座丰碑,是中原儿女刻在太行山上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几十年来,红旗渠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我省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遇到困难时期,我们发扬红旗渠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充分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强大威力。2010年,时任河南省长的郭庚茂同志就指出,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水利建设步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的伟大进程中,“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不仅要继续深入开展下去,而且必须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更加富有成效。在2012年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第三次大会上,赵素萍部长指出:红旗渠精神根植于我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实践,根植于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根植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当代中原人民精气神的凝结,集中展现了中原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这一精神作为一种为民负责、为民发展的精神追求,能够激励人们为党、为人民事业忠贞不渝、奋斗不息。作为一种只争朝夕、苦干争先的精神状态,能够在激励人们在竞争中抢抓机遇、成就大业。作为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范,能够激励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困难、持续向前。赵部长的“三个根植”、“三个作为”是对红旗渠精神的最好诠释。当前,我们正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光大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红旗渠精神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使新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著名的财经专家纳波利奥尼在其《中国道路》一书中曾经讲道:“中国正在致力于塑造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中国模式将对西方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从1959年到1969年,在修建红旗渠的十年时间里,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受到过质疑和非议,但林县人民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一干到底,最终完成了这一愚公移山式的伟大壮举,支撑他们的,无疑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在今天特别重要。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凝心聚力、团结一致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红旗渠精神凝聚着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还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仍然需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红旗渠精神,这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只要我们按照刚刚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要求的那样,发掘民族精神文化的DNA,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持之以恒地干下去,相信中原一定能够更加出彩,我们的国家也一定能够再次创造新的奇迹。
从人学视角看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
郑州大学教授
辛世俊
红旗渠精神是一曲人性的赞歌。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自然界不会自动地满足人的需要,人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林州人民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的体现。红旗渠精神是人的主体性的张扬,是人性善的力量的张扬,是人性中对美的追求的显现。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做什么事情,只要站在人的立场、人民的立场、人性的立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一定得到人民的拥护,就一定能够成功。
红旗渠精神证明了信仰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坚定的信仰能产生无坚不摧的力量。林州人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信念力量战胜了千难万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应真正做到把眼前的实际行动与远大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不能把这两者看作毫不相干的两件事。譬如,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的人就只相信市场的逻辑和资本的逻辑,而忘记了共产党人的逻辑。事实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共产主义大目标的一个环节,它本身并不是目的,不能由此而丧失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不能忘却历史的记忆。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是历史的产物,我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林州人民继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穷则思变、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使红旗渠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国民族丰厚文化精神的沃土。哲学家福柯说:“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的脉动,因此,占有记忆,控制它、管理它,是生死攸关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红旗渠记载着林州人民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它承载着林州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这种奋斗的精神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历史记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