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谈判取得突破的影响和启示

摘要:在伊核问题上,中国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出发,历来主张通过外交努力、以谈判方式和平解决问题,认为只要有关各方显示出灵活姿态,展示外交智慧,伊核问题就可以摆脱不断升级的恶性循环,走上谈判解决的正确轨道。

经过最后几天夜以继日的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有关各方4月2日终于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焦点争端达成框架性解决方案,旷日持久的伊朗核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

1

(图片说明:4月2日,在瑞士洛桑,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左)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宣读共同声明。)

国际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框架方案的达成,为今年6月底前达成全面协议铺平了道路,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有利于维护中东地区稳定,也为未来解决类似国际争端提供了良好范例。但同时也应看到,彻底解决伊核问题的道路上仍充满变数,要将这一框架方案转换成全面解决协议,各方还可能遇到新的挫折。

积极影响

观察人士认为,伊朗核问题框架性解决方案的达成,使有关各方实现共赢成为可能。

对美国来说,这一解决方案应该是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地区棘手难题的“最大成果”之一。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来说,该方案可以避免他们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要么面对一个“可能会拥有核武”的伊朗,要么在中东地区发动又一场战争来阻止伊朗“最终拥有核武”,而这两者都是其不愿看到的。

2

(图片说明:4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白宫发表讲话。奥巴马当日表示,当天达成的伊朗核问题框架协议将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实现了美方的“核心目标”。)

对伊朗而言,虽然这一框架性方案并不会立即带来制裁的解除,但会带来放松甚至取消制裁的预期和乐观情绪,有助于缓解伊朗面临的经济压力。从长远来看,制裁的最终解除将会打消国外投资者前往伊朗的顾虑,而伊朗与西方关系的缓和也有助于外资进入伊朗市场,进一步推动伊朗经济发展。

对整个中东来讲,这一框架性方案大大降低了因为伊核问题爆发新战争的可能性,有利于维护中东稳定。虽然以色列对谈判解决伊核问题持怀疑态度,而且并未放弃军事手段的选项,但在强大的国际压力面前,它贸然采取军事手段的可行性显著下降。

对中国来说,虽然这一框架性方案可能最终导致中国企业在伊朗面临更多西方企业的挑战,但中国企业与伊朗方面的合作也可能因为国际社会最终取消对伊制裁变得更加顺畅。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