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启示
观察人士指出,解决伊朗核问题框架方案的达成再次表明,不断增进互信、推进协商对话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出路,而互相猜疑、经济制裁和武力威胁只会将伊朗核问题推进“死胡同”。
(图片说明:3月29日在瑞士洛桑拍摄的伊核问题外长会现场。此次会议是自去年11月伊核谈判决定延期以来举行的首场伊核问题外长会。)
伊朗核问题12年前正式浮出水面。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在此后的博弈中,伊核问题很快陷入制裁、挑衅、再制裁、再挑衅的怪圈。
面对伊核问题带来的困境,美国和伊朗都不得不调整政策。伊朗总统鲁哈尼2013年8月上任以来,频频释放温和信号,在核问题上展示了务实和开放的态度。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放弃了实行了30多年的、拒绝与伊朗进行直接谈判的政策。
在这轮最新谈判中,美国国务卿克里和伊朗外长扎里夫在3天时间里进行了8次密集的直接双边会谈。克里承认,制裁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他甚至多次要求美国国会在加大对伊朗制裁问题上保持冷静,因为“更严厉的制裁可能会使当前的外交努力毁于一旦”。
事实证明,解决伊朗核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谈判而绝非“硬碰硬”。(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