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新常态下做好改革工作的水平
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勇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推进机关定位转型,是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我们将把推进机关定位转型作为中心工作,加强创新机关、法治机关、和谐机关、廉洁机关建设,系统谋划、周密部署、大力推进。
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2015年的改革,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更多聚焦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更加符合发展实际,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
提高改革方案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方案统筹,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从实践看,高质量的改革方案,要做到有的放矢,围绕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抓住核心体制机制矛盾,对症下药,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指向明确、措施协调、力度得当。要把经过实地调查、审慎论证和必要的前瞻性理论研究,作为改革决策的必经程序,使改革方案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抓好改革措施落地。回顾深化改革元年中央对改革的部署,“抓落地”、“抓落实”、“抓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强调最多的“高频词”。“一打纲领比不上一个行动”,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改革。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使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改革方案出台后,必须狠抓落实。要建立改革落实责任制,明确改革落实的责任主体;要出台细化实施方案,着重抓好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特别是要发挥社会舆论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作用。通过精心组织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把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牢固确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市场经济、法治经济准则。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要及时推动上升为法律法规;对需要突破现有法律规定先行先试的改革,要依照法定程序经授权后开展试点。通过法治,更好地凝聚改革共识、分担改革风险、推动改革深化、巩固改革成果,使改革蹄疾而步稳,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