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莲:一辈子只干理发一件事

陈雪莲:一辈子只干理发一件事

摘要:与其他人不同,陈雪连喜欢理发,并且把它当成一份乐趣。因此,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她不会选择逃避,反而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解决问题。如今,她已是阿莲新妆美容美发公司董事长,还被评为北京市劳模。

陈雪莲

陈雪莲

“我读书一毕业就学了理发,一辈子只干了理发这一件事情。”当记者问起成功的秘诀,她想了想说,“每一个孩子离开校园的时候,应该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然而,现在很多人没有目标,从事的工作都是父母喜欢的,所以经常换工作。”与其他人不同,陈雪连喜欢理发,并且把它当成一份乐趣。因此,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她不会选择逃避,反而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解决问题。如今,她已是阿莲新妆美容美发公司董事长,还被评为北京市劳模。

毕业后就开店

手艺好但没赚到钱

“一路走过来,每一个人都想过离职,觉得自己的工作怎么那么辛苦那么累!但当我一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会回忆当初自己为何选择它,随后瞬间告诉自己,我不可以逃避。”在陈雪连看来,来自内心的鼓励与外部的鼓励截然不同,所有的转折点都来自于内心世界。

在美发学校学了一年半,刚毕业陈雪连便在家乡的镇子上开起了一家理发店,租了一间小房子,每个月房租45块钱。“当时就叫阿莲美发厅,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挺好笑的。”她自己找了一个纸壳,找了个写字漂亮的朋友在上面用铅笔写下这几个字,之后便自己拿毛笔把字涂实。

在她的家乡浙江省有一个说法,好女儿是不能嫁给剪头的男人,因为那是最低等的职业。也正因为这样,毕业后家人、亲戚都鼓励她学服装。听说她要学理发,遭到了集体的反对。好强、敢闯的陈雪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因为,在她开店后没过多久,她就成了家人和亲戚们的香饽饽。

“都是一个村的,七大姑八大姨拐着弯都能认识,不是同学的妹妹,就是姐姐的朋友。”每到赶集的时候,这些亲戚朋友都会到镇上找陈雪连做头发,这个剪发、那个烫发。她从早忙到晚,不仅都是免费做的,而且中午还要请大家吃饭。“房租都挣不回来。”她笑着回忆说。

为爱勇闯北京

住体育场看台下

1991年春天,19岁的陈雪连和男友来到北京。说起闯北京的原因,她难掩羞涩的笑着说:“主要是因为家里反对我们俩交往。”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近的小区里,陈雪连租下了一个只有四五平方米的小店。除了放一面镜子外,只能放下一个剪头时坐的椅子,和一个客人等待时坐的长凳。房租80块钱一个月,剪一次头一块五。

白天干活,晚上她就住在航空航天大学体育场看台下的出租房内。至今,陈雪连还清晰地记得,她的床边有一个体育场排水的洞。休息的时候她就躺在床上,从洞里向外看,能看到在足球场上踢球的人们奔跑的脚步。

一到夏天,体育场上的草招来无数蚊虫,每天都会被咬的满身是包。有一天起床后,陈雪连认真的对着镜子数了起来。“根本数不过来,最后我拿着一张白纸遮着一边脸才数清,仅一边脸上就被咬了40多个包。”

虽然每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故宫、颐和园等景点,但她却觉得有一种喜悦发自内心。“当时不觉得苦,觉得我来北京了,这可是我儿时梦想的地方。”

坚持义务理发

数十年如一日不断

不到一年,陈雪连把店面搬到了西城区新街口航空胡同,居委会仅仅10平方米的便民理发室里。随着技术得到了周围居民的认可,她赢来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南方人特有的吃苦精神得到了居委会大妈的好评,居委会的大妈们以北京人特有的热情接待了她,并把自己的粮票、肉票送给她,

陈雪连回忆说,自己那时深深的感受到了身在异地的温暖,再也没有了孤单和害怕。带着这份感恩,每月她都参加社区的便民服务,主动为周围的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上门义务理发。

“每次给老人们理完发,他们就像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有时会给我拿一些吃的,让我觉得特别亲切,仿佛我一个外地人在北京也有亲人似的。”陈雪连说,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她感受到了自己虽然是一名理发师,但无形之中也有了一种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