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蓝皮书发布 专家为解决制约协同发展问题献策(2)

京津冀蓝皮书发布 专家为解决制约协同发展问题献策(2)

——生态环境应共建共享

摘要:蓝皮书建议,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创新,应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完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根据区域功能、区域人口和面积等客观标准,建立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构建京津冀跨省市公共服务分担与统筹体系。

水资源

供需矛盾加剧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区域尤其北京市、天津市水资源重度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京津冀各大流域水生动物数量明显减少,且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由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建设相对滞后,水体纳污能力接近极限。

就北京而言,从供给角度看,北京市多年(2001-2013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4.8亿立方米,但用水总量在35.4亿立方米左右,用水缺口约10.6亿立方米。

由于北京市地铁、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空间(如人防工程)等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地下水“库容”减少,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水空间的缩减,加剧了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与水环境的脆弱性。

北京地下水水位每年以1.1米的速度持续下降,从1999年到2013年已经降了20多米。

建议:成立京津冀区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协作委员会;建立专项基金,探索建立“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财政支持体系;划定红线,保障生态安全;共建区域“碳交易”市场;积极发展生态教育旅游与生态文化创意产业,提高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新能源

赋存丰富 可多元化利用

蓝皮书指出,预计2015~2050年,京津冀地区年能源消费总量仍将持续增长,依靠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难以为继,必须走多元化的能源发展道路,需要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京津冀地区新能源赋存丰富,应在京津冀地区全面推行太阳能入户、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核堆供热工程。

建议:尽快建立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包括:统一规划建设区域生态体系,划定资源上限、环境底线和生态红线;共建国家级生态合作示范区;尽快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的区域交易市场等。

此外,还应明确城市增长边界,构建环京津冀城市群森林圈。设置绿色隔离带,保持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比例。对大气、水污染进行分区控制,建立区域风沙防御体系。在北京六环和城市外环建设环京森林带,建设一批环京国家公园。

天津逐步取代北京 成为区域货运中心

蓝皮书指出,2004年到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完成的货运量从153777万吨增长到312932万吨,年均增长9.2%,北京、天津和河北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3.0%和13.7%。

北京货运总量为负增长,其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占份额由2004年的20%下降到2012年的8%;铁路、公路货运量所占份额分别由2004年的8%和25%下降到2012年的2%和10%;天津铁路、公路货运量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所占的比重均超过北京,尤其是铁路货运的地位大大提高;随着河北港口的发展,天津水运货运量所占份额以及增长率均有所下降。天津正逐步取代北京成为区域货运中心。

(综合《法制晚报》《京华时报》报道)

2013年人均水资源量 (单位:立方米) 北京 118.6 天津 145.8 河北 195

每百万人口拥有三级医院数(2013年) 北京 3.2家 天津 2.9家 河北 0.9家

人均公共教育支出(2012年) 北京 3038元 天津 2680元 河北 1188元

铁路网和高速路网密度对比

(单位:公里/百平方公里)

铁路 高速

7.78 5.62

9.23 7.26

2.98 2.68

近13年人均水资源量

北京 142.5

天津 119

河北 210.3

(单位:立方米)

北京

天津

河北

(制表 李晨)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