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2)

世界文化遗产——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2)

留给后人的待解之谜

岩画把人们带进了广阔无边的想象世界。从这里的遗迹中还发现了一些人骨。通过对附着在人骨上的碳化物进行年代测定,得知这些人骨大约是一万一千年前的。据说在这些人骨上,甚至发现了与美洲土著民不同、却与日本的阿伊努族以及波利尼西亚人共同的人种特征。到底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来到了这片新大陆?迄今为止的所有调查,都没有形成一个明确完整的答案。实际上,解密“最古老的美洲人”的工作,仅仅是刚刚开始。太古时代的艺术家们,以各种形式,从各种角度认识世界,表现世间的万物。然而,他们究竟要表达什么呢?这也许永远都是一个谜。究竟是什么人住在这里?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岩画描绘的是什么?想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卡皮瓦拉山没有作答,它只是把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一个个谜团留给了人们。

卡皮瓦拉山洞窟壁画的色彩以红色为主

卡皮瓦拉山洞窟壁画的色彩以红色为主

自然资源同样可观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不仅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自然资源也同样可观。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发达,叶面附生某些苔藓、地衣,林下有木本蕨类和大叶草本。

次冠层植物由小乔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兰科、凤梨科及蕨类植物组成,部分植物为寄生性,缠绕在寄生的树干上,其他植物仅以树木作为支撑物。雨林地表面被树枝、和落叶所覆盖。雨林内的地面并不如传说那样不可通行,多数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层和落叶外多是光裸的。

在世界同类型地区中,亚马逊平原的热带常绿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这是由于亚马逊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使它具有特别有利于该类型雨林发育的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与它发育历史悠久、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比较稳定有关。南美的热带常绿雨林一般也称为希列亚群落,其植物种类成分极其丰富,而且相互杂生,很少形成纯林,其中三分之一种是南美特有种。它们生长连续无间,植物终年葱绿繁茂,乔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组成多层次的郁闭丛林。一般有4至5层,多者可达11至12层,树冠呈锯齿状,参差不齐。许多乔木为争取日照,力图往上生长,树干很少分枝,有的可高达80至100米。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的典型土壤是砖红壤和具有灰化现象的红壤,前者分布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并且有比较少雨季节的地区,后者主要分布在各季节降水丰沛、森林郁闭、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区。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中的植物种类繁多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中的植物种类繁多

遗产保护迫在眉睫

在卡皮瓦拉的洞窟里,自然和人类的因素已经导致了史前石器时期的壁画的恶化,有的已经到了一些毁灭的边缘。而这些壁画是存在于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中的360处考古遗址中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昆虫在这些墙上建立了自己的巢穴。因为气候因素而生成的一层石灰已经盖住了这些壁画。

为了保护这些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巴西政府已经有三项工程开始着手实施,其中包括一个计算机化的壁画详细目录,包括这些壁画的保存和维持,还包括对当地社会的教育,以便他们认识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自1996年以来,国际上对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内石器时代的岩石壁画的保护开始施以援手。美国国内发展银行援助了公园内部公路的建设,这将促进对这些遗产的管理。国际博物馆委员会岩石壁画保存方面的专家和日本国家大学的专家参观了这个公园,并且建议加强对公园壁画的管理保护。这些建议直接导致了通过使用专门的计算机技术采用音像设备将这些岩石壁画录制下来。他们还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文化保存方面和生态学保存方面的课程,使当地居民也加入到保护国家公园的行动中来,避免这些岩石壁画遭到破坏。

责任编辑:宋丽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