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鬼子恶行 15岁毅然投军
1937年7月7日,距离北京城西南方15公里的卢沟桥上,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日军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从此,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同年,日军的炮火一步步打进中原大地。韩家村的宁静,也因此被彻底打破。
“鬼子骑着摩托,开着汽车冲进村子找八路、抢妇女,有村民被倒绑在长凳上,嘴里眼里全灌满了辣椒水,坚持不住折磨的人直接被逼疯。妇女们为避免被鬼子抓,拿灶台和锅底的黑灰往脸上和头发上抹,把自己弄得又脏又臭。”那年只有7岁的张惠婷,直到如今还记得日军在村子里犯下的累累罪行,“有次鬼子进村来,一次抓走了村里7个妇女。一个挺着肚子的妇女,也被抓走了。”
更令张惠婷当时既气愤又害怕的是,好几次鬼子进村来寻八路,都扑了空。恼怒的鬼子把气全撒到了老百姓身上,连70多岁的老太婆也免不了皮肉之苦。更可怕的是,日军还把睡在炕上的娃娃,用刺刀挑起来杀死。
当时,为了防止自家的女娃被日军糟蹋,村里的女子一般很早就得出嫁。张惠婷也不例外,14岁就被迫做了“童养媳”。但是,张惠婷知道,村里有八路军,自己迟早要找到,然后投军抗战!
15岁那年的一个傍晚,她看到村里有两人把手藏在衣裳底下,比划了一个“八”字,然后两人朝小庙走去。她跟了过去。果不其然,真的有八路军在村里开会,张惠婷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抓住一位叫波华的女同志,始终只有一句话:“我要当八路军!”
初到战地医院 见识战争惨烈
1945年初,张惠婷和村里的张淑兰、尚傅兰等5人,加入到了八路军冀东野战医院第二卫生所,做起了战地护士。
然而,第一天在野战医院见到的场景,就令张惠婷等人感受到了条件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
“所谓的野战医院,就是用废弃的小庙和山上老乡的房子,临时搭起来的手术台和病房,一个炕上往往要睡上3个伤员。”初到野战医院的好几天里,张惠婷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着一大群裹着纱布的伤兵在炕上挣扎的画面,耳畔始终是伤员因剧痛而发出的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叫喊声。
越到最后,战事越发激烈,伤员数量也增加了起来。年轻的张惠婷等人,也在不断接触治疗伤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她说:“有次夜里,我接到一个伤兵。天太黑,只听见咕噜咕噜的声音,我拿灯靠近了一照,这一照就吓了一跳。伤兵嘴里的牙齿几乎掉完了,下巴也被炸烂,嘴里全是血沫子。护士长唐长久拿着药赶过来,立马给他敷上,再用纱布给包住,防止感染。整个过程中,由于没有麻药,伤兵只能呜呜呜地叫,身体虽被人按着,但还是在剧烈颤抖。”
凿开结冰河水 清洗紧缺纱布
1945年2月开始,八路军先后对日军和伪满军作战近200次,击毙、击伤和俘虏日伪军5000多人。宝坻赵各庄一战,第十八军分区十区队等与日军独九旅团一部交战,击毙日军100余人,日军大队长掘内文夫剖腹自杀。从此,日伪军对这个地区再无重大军事行动。
同年,张惠婷所在的野战医院,随着部队转战河北省青龙县、迁安县、遵化县等地。由于转移频繁,加上物资紧张,野战医院内的医疗物品十分紧缺。就连绷带和纱布,都是尽可能地清洗消毒后,继续使用。
当时,张惠婷每天的日常任务之一,就是清洗绷带和纱布。平时在河里清洗,但由于靠近北方,冬天温度特别低,许多河道里都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村里的井水是老百姓喝的水,我们是不会用来洗纱布的。”但是任务必须完成,张惠婷等人只好向村民借来锄头和凿子,在冰上敲出大洞,然后在冰水里洗绷带和纱布。洗完后,她们的双手都会冻得通红,甚至被冻伤,“战地护士基本上每个人都因此得了各种妇科病。”
之后,张惠婷还要忍住冻伤的疼痛,赶紧烧起大蒸笼下的柴火,把洗好的绷带等一一放进蒸笼里蒸上4个小时,才算是消毒了。
除了白天要去河里清洗纱布绷带外,到了夜里,张惠婷和其他战地护士还得挑灯夜战,把明天会用的棉球做好,才能睡上一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