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重要论断(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重要论断(4)

摘要: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凝聚新的力量,从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发展中开拓前进,增强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为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六、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断

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交流互鉴”是站在人类 社会发展的高度,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文明的重要论断,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于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文明,习近平提出以下原则:

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习近平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强调,“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 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那些“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 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 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第二,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习近平指出,“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强调“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当今时代,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主流,只要我们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就可以避免“文 明冲突”,实现“文明和谐”;就可以使不同文明并行不悖、多元共存,形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合力。

第三,要在学习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习近平指出,习近平指出,“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 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呼吁:“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 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他强调中华文化要走出去,“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他以豪迈的气魄向世人宣示,“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角,大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在学习互鉴中,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七、关于“中国共产党人是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的重要论断

习近平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 党人是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的重要论断,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和推进文化建设、文明进步中的重大责任。

关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习近平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指出,“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 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认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所以,我们“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 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