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回忆抗战父亲:最后一次见面,是部下抬回他的遗体

84岁老人回忆抗战父亲:最后一次见面,是部下抬回他的遗体

摘要:陈安宝幼年时,正逢腐朽的清末,他深知国家的积贫积弱需要年轻一代的奋力改变。20岁,陈安宝从军,临行前,曾为他授课的叶延平先生赠言:精忠报国,体恤黎民。陈靖殊说,这八个字,父亲始终把它当做人生的信条。

上月中旬,84岁高龄的陈靖殊前往江西南昌。76年前,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役——南昌会战在那里打响。

陈靖殊站在会战遗址的山坡上眺望,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堆积成的坟头和墓碑早已不见踪迹。但看着漫山的松柏和白花,她仿佛依然看见当日的猎猎旌旗,听见厮杀的冲锋号角……而有关父亲的记忆,也瞬间跳出了旧相片,如同遇水的海绵,变得充实、立体。

陈靖殊的父亲是陈安宝,浙江台州籍军人,抗战时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在南昌会战中牺牲,他是浙江在抗战中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陈安宝牺牲后,国共两党均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他题词缅怀。

1939年的南昌会战中,台州军人陈安宝战死沙场

他是抗战中殉国的浙籍最高将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曾题词缅怀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84岁高龄的陈靖殊老人深情回忆起父亲——

最后一次见到爸爸,是部下抬回他的遗体

“精忠报国,体恤黎民”

是他入伍时的信条

陈安宝的故居位于台州路桥横街镇一座卫生院的北面,房屋有三层,黑瓦白墙。陈安宝牺牲后,陈靖殊的母亲用政府发放的抚恤金进行了修建。

如今,陈靖殊和家人仍住在这里。

在门口的一片宽敞的院子里,记者见到了陈靖殊,她今年84岁,身体康健。

老人带我走进这座故居,几十年过去了,这里仍保存得很好。在一楼,一面屏风上书有“善夫堂”三字(陈安宝,字善夫),下挂将军的照片,在两侧的墙上陈列着陈安保生平事迹图片。二楼中堂悬挂“善盧”匾额,走廊廊沿挂“陈安宝故居”匾额。

“其实,父亲常年在外打仗,三岁的时候见过他一面,最后一次见他就是部下抬回他的遗体。”陈靖殊说,她对父亲的记忆大部分来自母亲的讲述和后来整理的图片、资料。

不过,故居里存留下来的零碎线索还不足以拼凑起陈安保的戎马一生。去年9月,与故居相距1公里的陈安宝纪念馆开馆,那里的记录更为详细。

跟着纪念馆的讲解和老人的回忆,陈安宝将军的形象渐渐变得清晰明朗。

陈安宝幼年时,正逢腐朽的清末,他深知国家的积贫积弱需要年轻一代的奋力改变。20岁,陈安宝从军,临行前,曾为他授课的叶延平先生赠言:精忠报国,体恤黎民。

陈靖殊说,这八个字,父亲始终把它当做人生的信条。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