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成败不可简单判定(2)

教育改革成败不可简单判定(2)

因此,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翔实的数据,而不是肤浅的感知,来判定教育改革的成败。另外,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教育的长效性决定我们不能以急功近利的心态论教育成败,要给教育改革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持续推进、去收获最后的硕果。

任何改革都有风险,改革本身就有不确定性。谁也不想失败,关键是,一旦失败或者局部失败,不要急于放弃改革,而是要以科学精神用科学方法找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进而予以改进。失败是成功之母,成败往往连为一体,而且短期内很难断言成败。因此,宽容很有必要,宽容的本质是等待,是不要心急和焦虑。

什么样的教育改革容易失败

以下四种教育改革容易失败:

一是改革方案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存在问题。往往有的教育改革目标过于理想化,有的目标不够清晰,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只是一种广义的教育要求,难以有系统化的教育成果检测指标,在实施中学校以及教师对改革要求的理解各不相同,这种改革效果自然不会好。

二是改革对执行者的素质要求过高。一些改革对执行者的创新性和能动性的要求过高,如一些学校对于本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教师难以胜任,导致改革停滞。

三是改革的实施资源和环境条件不佳。教育改革的实施需要足够的资源,特别是充足的经费、良好的教育设施设备、过硬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推进改革的学校文化,然而现实中这些因素往往并不理想,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障碍或困难因素。而且,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问题,对此的忽视极易造成教育改革的效果不理想。

另外,密集推进教育改革也容易导致改革失败或者低效,因为密集的改革使得改革的资源条件严重稀释和短缺,使得某项改革难以持续,从而难以积淀成“成功”的成果。

要使教育改革走向成功,要提高教育改革的成功率,除加强执行者能力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以外,最为重要的是提高教育改革的理性化、科学化程度,理性地推进改革。

在改革开始前,不要随意决策,要花大力气、用长时间做好教育改革方案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切勿使教育改革仓促上马。需要大力提高教育改革方案的科学性。

同时,也需要提高教育改革决策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民主化可以充分了解民意民情,可以充分利用民智,法治化可以遏制教育决策中的一言堂、个人专断等“人治”现象,这些都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合理性和科学化。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产生合理的教育改革方案的前提,是有效有序推进教育改革的利器,当前亟待加强。只有如此,才能减少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折腾,才能真正减少教育改革的失败,才能获得更多的更大的教育改革成功。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