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萍:曾国藩其人其事(4)

摘要: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很难找出第二个。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无限的探索兴趣。那么,就让我们推开时空的大门,一起去找寻这段尘封的历史吧!

1861年,湘军取得了安庆会战的胜利,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点。安庆会战之前,湘军是胜少败多;安庆会战之后,湘军是胜多败少。再后来老皇帝死了,同济皇帝继位,慈禧、慈安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是慈禧说了算。慈禧很精明,她知道要想平定太平天国还得用曾国藩,所以继续给他加官晋爵,让他节制四省的军事,江苏、江西、安徽三省,再加上浙江。可以说,当时这几省督抚人员的任命都得听曾国藩的意见。至此,曾国藩的职位已经是非常高了。后来,曾国藩很感慨,他说人的一生有很多运气的因素在里面,运气没来的时候,所有人都阻碍你,我回家守孝的时候,那么想出来干事,皇上就是不用我。但是运气来的时候所有人又都帮你,后来为什么朝廷不断地给我加官晋爵,就是我运气来了。

而且他说,在朝廷当官,不要寄希望于上级对你的恩典,关键是靠你的个人实力。为什么朝廷不断地给曾国藩加官晋爵,不是因为他长得帅,不是因为慈禧看他长得漂亮,而是因为他有本事。

1864年,湘军攻克了天京,至此,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被成功地平定了。曾国藩居功至伟,朝廷授予他一等侯爵。我们知道,汉人在清朝不能封王。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侯爵已经是很高的了。面对各方的美誉嘉奖,曾国藩是怎么处理的呢?他反而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请求裁撤湘军,自卸军职。

1870年,他回到两江总督任上,这一年恰逢他60大寿,清政府就赐了一块匾——“勋高柱石”。这块匾现在还有,可见清政府对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1872年,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享年是61周岁。他去世之后,朝廷决定辍朝三日,沉痛悼念曾国藩。

大家都说,曾国藩是忠心名臣之首,他以他个人的能力挽救了大清朝即将失败的命运。曾国藩在1860年之后非常支持朝廷的文化教育事业和洋务运动,支持李鸿章、容闳办江南制造总局。据说,中国第一艘轮船是在他的支持下诞生的,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是在他的支持下出国的,而且他晚年刊刻各种经史典籍。我们在修清史的时候,是这么评价曾国藩的,说曾国藩是“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他以他个人的能力延续了大清朝将近60年的寿命。

曾国藩的人生经历我就介绍到这儿,方便大家了解他的用人艺术和修养方略是在什么条件下诞生的产生的。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