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十五个港口(3)

“一带一路”的十五个港口(3)

摘要:如何巧妙化解和缓和目前困扰中国的海洋争端,缓和南中国海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局势,建设一条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将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核心是维护海洋秩序

与陆地重视经济带建设不同,海洋则更强调开展海洋外交和维护海洋秩序。在陆地上,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人群聚居因素相对确定,各种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遵循经济地理学规律,向特定地区比如交通要道、大城市等集聚成经济区或经济带。在海洋上,气候变化莫测,人们只能凭借船只在海洋中穿梭,借助岛屿、礁石、码头、港口等提供补给和救助,而且还面临暗礁、鲨鱼、海盗、争端以及种种无法预测的意外因素威胁,故而人们在海洋上只能严格遵守海洋规律,遵循海洋航线,处理好自然、社会和人文关系,维护海洋秩序。因此,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加强15个港口建设和推动港口间的互联互通外,核心是要重视维护海洋秩序,化解好各种纷争,保证海洋航线畅通无阻。

一是化解海洋争端。

海洋争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妥善化解海洋争端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前提。从中国沿海港口到南中国海以及延伸到印度洋的海域,是世界上商业航运最为繁忙的海域之一。尤其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每年约有8万艘船只、装载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货物通过这条海峡,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带来对能源供应的急剧上升,中国85%的石油依靠水路运送,多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然而,与此同时,南中国海地区也是各方争端最为集中和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在南中国海存在岛屿和海洋争端,加上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的介入,使得该地区局势变幻莫测,不时爆发令各方紧张的事件。因此,要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化解海洋争端,稳定海洋秩序就成为首要的任务,没有和平发展的海洋秩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无从谈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营造有利于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周边和平环境,中国政府在南海争端上采取了海洋维稳战略,对中、越、菲、马之间的南沙群岛问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强调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尽管越南、菲律宾等国近年来频频通过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抓扣中国渔民等制造争端,但中国并没有动摇海洋维稳的战略,始终强调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方积极推动东盟各国于2002年11月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积极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求助以及打击跨国犯罪等国际合作,积累彼此信任。2014年,中国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南海的务实合作,努力将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这一年,“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会议密集召开,推动有关国家与中国相向而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2014年8月9日在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赞成并倡导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在10月举行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八次高官会上,各方确认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并批准落实宣言2014-2015年工作计划。显然,尽管南海依然争端不断,但中国致力于化解南海争端,缓和南海局势和推动建设和平合作海洋秩序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