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老兵忆抗战:血雨中突围 虎穴里拔牙(3)

98岁老兵忆抗战:血雨中突围 虎穴里拔牙(3)

摘要:孙新民在16岁时就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读书会,至今他还记得当初读过哪些书,“有一本《冲出云雾的月亮》,还有《少年漂泊者》和《战鼓》,我记得还有一个书店,专卖进步书籍”。在读书会上,孙新民接触了共产主义理论,回到村里还积极向民众宣传革命,此后更坚定地投身革命。

【第70次敬礼】

用回忆录

缅怀逝去的战友

1946年,孙新民遇到了同为八路军的张芳,两人共结连理,育有两女一儿。孙新民的儿子孙大海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小时候只知道父亲是一名八路军,曾因战负伤,二等乙级残废,虽不知道在战争年代父亲经历过什么,但心中已经为此感到光荣。直到父亲离休后开始撰写回忆录,他才了解到父亲那些年九死一生的经历。 

据孙大海介绍,父亲撰写回忆录时经常忙到半夜,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达成所愿。“这本书的面世,可以说是我对逝去战友和革命烈士的一个交代,也是对广大老同志的一个交代,同时也是对党、国家、社会、家庭的一个交代,了却了我多年的愿望。”老人在回忆录后记中写下这样的话。

“觉得我父亲这辈子挺不容易,陈新庄战斗,46个人对抗上千敌人,几个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都牺牲了,而且特别壮烈,他给我讲这段时我挺受感动的。他们这一代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有坚定的信念,不屈服,真的让人敬佩,很值得我们学习。”老人的女儿孙海英这样评价父亲,“我父亲非常严格要求自己,做事特别认真,他还是老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从来没向组织要求过什么,生活很朴素,这都对我有很大影响。”孙大海和孙海英都曾参加铁道兵,孙大海投身北京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孙海英加入卫生队。“我们俩当初这么做,多少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孙海英说。

2004年7月16日,孙新民回到阔别60余年的战地微山湖区,参加“微山湖抗日游击大队纪念碑”揭碑仪式大会,2006年5月19日,孙新民重返陈新庄,参加“陈新庄抗日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大会。而这些,都是这么多年来孙新民怀着对牺牲战友的崇高敬意,积极帮助、支持江苏丰县、山东微山县修建的。孙大海说,父亲为了这两处纪念碑,打了多少电话写了多少信,真的难以统计,如今每逢纪念日,父亲都会打电话给那边的同志,请他们代自己献上一束花。

第70次敬礼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太过久远,故事渐被遗忘。但是这样一个敬礼,一个耄耋老兵的敬礼,足以把时光拽回70年前。

70年前打赢的那场战争不仅空前残酷,更将中华民族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解脱出来。这些老兵没打算做英雄,举枪,只求不做亡国奴。他们是军中小卒,土里尘埃,恰是这“尘埃”铸就的血肉长城,用八年血战,为华夏守住了尊严,让正义笑到了最后。

时光荏苒70年,老兵的敬礼从不曾褪色。你是否能从这敬礼中,看到被历史裹挟的命运,被国仇家恨侵染的沧桑,以及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这一刻,请允许我们用文字和镜头向老兵敬礼,只为今天脚下这安详的土地,只为你我手中这平淡的幸福。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