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次敬礼】
用回忆录
缅怀逝去的战友
1946年,孙新民遇到了同为八路军的张芳,两人共结连理,育有两女一儿。孙新民的儿子孙大海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小时候只知道父亲是一名八路军,曾因战负伤,二等乙级残废,虽不知道在战争年代父亲经历过什么,但心中已经为此感到光荣。直到父亲离休后开始撰写回忆录,他才了解到父亲那些年九死一生的经历。
据孙大海介绍,父亲撰写回忆录时经常忙到半夜,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达成所愿。“这本书的面世,可以说是我对逝去战友和革命烈士的一个交代,也是对广大老同志的一个交代,同时也是对党、国家、社会、家庭的一个交代,了却了我多年的愿望。”老人在回忆录后记中写下这样的话。
“觉得我父亲这辈子挺不容易,陈新庄战斗,46个人对抗上千敌人,几个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都牺牲了,而且特别壮烈,他给我讲这段时我挺受感动的。他们这一代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有坚定的信念,不屈服,真的让人敬佩,很值得我们学习。”老人的女儿孙海英这样评价父亲,“我父亲非常严格要求自己,做事特别认真,他还是老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从来没向组织要求过什么,生活很朴素,这都对我有很大影响。”孙大海和孙海英都曾参加铁道兵,孙大海投身北京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孙海英加入卫生队。“我们俩当初这么做,多少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孙海英说。
2004年7月16日,孙新民回到阔别60余年的战地微山湖区,参加“微山湖抗日游击大队纪念碑”揭碑仪式大会,2006年5月19日,孙新民重返陈新庄,参加“陈新庄抗日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大会。而这些,都是这么多年来孙新民怀着对牺牲战友的崇高敬意,积极帮助、支持江苏丰县、山东微山县修建的。孙大海说,父亲为了这两处纪念碑,打了多少电话写了多少信,真的难以统计,如今每逢纪念日,父亲都会打电话给那边的同志,请他们代自己献上一束花。
第70次敬礼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太过久远,故事渐被遗忘。但是这样一个敬礼,一个耄耋老兵的敬礼,足以把时光拽回70年前。
70年前打赢的那场战争不仅空前残酷,更将中华民族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解脱出来。这些老兵没打算做英雄,举枪,只求不做亡国奴。他们是军中小卒,土里尘埃,恰是这“尘埃”铸就的血肉长城,用八年血战,为华夏守住了尊严,让正义笑到了最后。
时光荏苒70年,老兵的敬礼从不曾褪色。你是否能从这敬礼中,看到被历史裹挟的命运,被国仇家恨侵染的沧桑,以及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这一刻,请允许我们用文字和镜头向老兵敬礼,只为今天脚下这安详的土地,只为你我手中这平淡的幸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