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改变中企国际化战略布局(3)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设立,中国企业开发新兴市场的战略需求开始加大。但专家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一带一路”海外投资仍需防范风险。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建议,当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如果遭受到不公正待遇,可以通过以下救济渠道解决问题:

——外交渠道。“事实证明,外交渠道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企业不应该去过度地依赖外交渠道,因为这对于法治国家来说可行,如果不是法治国家,外交渠道的时效就很短。”

——司法渠道。司法救济渠道一般适用于刑事诉讼问题,特别是碰到安全审查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豁免的。司法救济渠道在司法比较完善的国家比较有用。

——投资协定保护。王新奎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中国应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新签订投资保护协议,以保证走出去的企业的正当权益。“无论是本国司法渠道的救济也好,还是提交国际法也好,判定的准则就是两个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

——国家仲裁。去诉讼,我国是《华盛顿和约》的签订国,中国企业应善于利用相关投资法公约维权。

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则建议,中国企业在沿着“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当地进行融合。在当地实现业务的属地化、本地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自身利益的保护。(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