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里,时光重回抗战岁月 阳光下,沿着“胜利路”点燃“胜利火”

“隧道”里,时光重回抗战岁月 阳光下,沿着“胜利路”点燃“胜利火”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细节公布,预计12月13日开馆

摘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建工程,本月底将全部完工,进入局部绿化阶段。这个以“世界反法西斯中国战区胜利”为主题的纪念馆,预计将于今年12月13日正式开馆。

 

④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建工程,本月底将全部完工,进入局部绿化阶段。这个以“世界反法西斯中国战区胜利”为主题的纪念馆,预计将于今年12月13日正式开馆。跟一期和二期馆相比,它有怎样的特点?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来到项目工地实地探访,观摩纪念馆三期工程室内外大量设计和施工图。这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建设以来,首次公布工程建设细节。

怎么去呢

五个出入口 可以进出

怎么到纪念馆三期呢?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有5个出入口可以进入这里。

这5个出入口,分别是北侧的在建道路、江东中路、纪念馆二期、江汊路和茶亭东街。

谁设计的

何镜堂,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被誉为“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镜堂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工程有200多项,他是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但他为更多人所知是因为世博会,因为中国馆,他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被称作“中国馆之父”。

路与火

胜利广场边,“8”字形道路象征八年抗战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第一项目管理部经理欧阳召生表示,由于纪念馆三期的整体设计理念是“素面示人”,所以全馆主体部分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钢结构,而是全部用混凝土,且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不做任何装饰的清水混凝土工艺。

欧阳召生说,从开建至今,“混凝土造型”均是一次成功,“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上次来看的时候还说,这个在他设计的项目里,是数一数二的。”

从现场设计图纸上可以看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总用地面积295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3191平方米。地上一层包括纪念馆、商业以及纪念广场。地下共两层,地下一层大部分为纪念馆,另有22个大巴车位、5个中巴车位,地下二层为440个停车位、设备用房和库房。

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纪念馆的地面设计。一层地面有个椭圆形的“胜利广场”,寓意抗日战争胜利圆满结束。这个广场,并不是“平”的,它三面草坡的外围被抬高,抬高的“广场”下面,就是一层纪念馆。市民们可以从广场底部,一直沿着斜坡,走到“屋顶”。 “三面的草坡外延被抬高,不仅遮挡了周边杂乱的环境,也强调了广场的聚合性。人们能从广场地面走上缓缓起伏的屋顶草坡,游玩休憩。”总设计师何镜堂先生这样阐述设计理念,“广场与草坡的交界处是最为活跃的区域,所以把设计亮点胜利之路,沿着广场边界的弧形设置。”而从空中俯瞰,广场的道路组成了一个“8”字,象征“八年抗战”。

“锈迹斑斑”胜利之墙,“熊熊燃烧”胜利之火

“时光”无处不在,去穿梭抗战岁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