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眼中的“我国工业现代化路线图”(2)

学者眼中的“我国工业现代化路线图”(2)

如何实现三次跃进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认为,中国工业现代化可以采用“运河战略”,迎头赶上。即瞄准世界工业的未来前沿,两次工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并持续向第二次工业现代化转型;大力推进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国际化,推动工业结构向高端市场和核心技术的上行演化,大幅度提高工业质量和工业效益,降低工业能耗和“工业三废”排放,提高工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逐步建成工业质量强国、工业创新强国、绿色制造强国和世界领先工业强国。

中国工业现代化需要全面推进,未来30年可以重点突破三个方面。

首先,坚持质量优先原则,推动工业质量现代化,建设“工业质量强国”。实施“中国质量十年议程”,建设工业质量强国;编制《中国工业质量法典》,完善质量法规体系,夯实工业质量的法律基础;提高法律执行力,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工业质量的社会基础;健全职工技能体系,优化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工业质量的技能基础;加快技术新陈代谢、定期淘汰落后技术、提高工业质量的技术基础等。

其次,坚持创新驱动原则,推动工业结构现代化,建设“工业创新强国”。实施“工业创新议程”,建设工业创新强国和绿色智能制造强国;把握新科技和新产业革命的机遇,建设“生物经济强国”;启动“高端产品进口替代工程”,带动产业和市场升级;适度增加对外投资,把部分外汇存款变为对外投资;加快产业结构的存量调整,优化产业的空间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优化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等。

其三,坚持环境友好原则,推动工业环境现代化,建设“绿色工业强国”,实现工业与环境的双赢。实施“绿色工业议程”,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工业发展与环境退化的脱钩;严把海关进口检验关,坚决杜绝污染进口;研究和实施环境成本核算,明确环境责任;继续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继续实施污染治理和传统工业改造工程,清除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等。

21世纪,中国工业的世界声誉,要实现三次跃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量”,从“中国质量”到“中国标准”,从“中国标准”到“中国设计”;届时,物质生活质量和工业生态文明都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链接】

什么是“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概念在欧洲乃至全球工业业务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

《中国制造2025》

亦称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已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