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6)

赵紫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6)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摘要: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我们要总结经验,坚持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进一步确定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正确解决这个任务,将有力地促进全党团结和党与各族人民的团结,保证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一)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落后,管理落后,靠消耗大量资源来发展经济,是没有出路的。离开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不可能在有限耕地上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不可能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持目前的温饱水平,更谈不上向小康以至更高水平前进。不改变设计落后、装备陈旧、工艺粗糙、管理松懈的状况,工业和其它部门的发展也难以为继。产品水平低,质量差,消耗大,成本高,不仅糟踏资源,不能缓解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也站不住脚。尤其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不抓紧时机,急起直追,就无法缩短我们在经济技术上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一切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关系民族振兴的大事。

加速科技进步,应当立足我国实际,放眼世界,选准发展方向和重点。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振兴国民经济。要着重推进大规模生产的产业技术和装备现代化,使农业、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机械制造等重点产业主干部分的技术面貌有明显改善;积极推广普遍适用的科技成果,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继续实施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的“星火”计划。与此同时,要组织精干力量不失时机地开展高技术研究,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大力发展软科学。必须加快改革,形成科技同经济密切结合的机制,增强企业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应用科技成果的动力和压力,推动技术市场的发展和技术成果商品化的进程,缩短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建设的周期。要继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同国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密切结合,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建议国务院制定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合理组织全国科技力量,通力协作,尽快实施。

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要逐年增加教育经费,同时继续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资办学。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按照实际需要,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克服教育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必须进一步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继续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充分发挥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一切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优异成绩的人们都要给予奖励。必须下极大的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努力建设起一支素质优良、纪律严明的劳动大军。在充分发挥我们自已的科技人员的作用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国际人才交流的工作。

(二)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

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稳定发展,必须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适当控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使之与国力相适应,合理掌握生活消费增长的幅度,使之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做到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的各自平衡和相互之间的基本平衡。在各项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审时度势,自觉地及时地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不平衡,以经常性的小调整来避免比例严重失调情况下被迫进行的大调整。对目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种种挥霍浪费、奢侈成风的现象,必须坚决加以制止。对今年以来出现的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趋势,必须采取坚决措施进一步加以控制。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