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定位、内涵、要求(3)

核心提示: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常态化的有益尝试。“严”是主基调,“实”是着力处。中央反复强调要突出问题意识,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

我们注意到,有一些党员干部可能在过去养成了不规范用权的毛病。所以面对现在这种严格要求,他开始不适应了,开始有点撂挑子、有点矫情。这个也不让我干,那个也不让我干,那我干脆不干了。保证不乱作为,那就不作为。做起事来,能躲就躲,能拖就拖。

我们说,严以用权固然强调绝对不能乱用权,但是同时也绝对不能不用权。如果说,人民群众给了党员领导干部权力,党员领导干部却什么都不干,那请问人民为什么还要用这些党员领导干部?当我们手中握有权力的时候,这个权力背后其实是有成本的。我们消耗了社会的成本,就必须得为人民群众干活。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担当,不担当、不用权本身就是一种不严以用权的表现。所以严以用权在今天这种政治背景下,就是要勇于担当,规范用权。当我们把这些做到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就会真正变成为人民服务的利器,而不是为一些人谋取好处、获取暴利的手段。

3、严以律己

这些年来,党员干部的行为在客观上存在一些不守规矩、没有约束、自以为是、甚至走向腐败堕落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对自身要求不严。我们有法律、有制度,但是很多时候,一些党员干部只是把这些法律、制度当成管别人的东西,没有当成管自己的东西。曾经有一位腐败干部在事后反省的时候说,其实有好多制度对于局级甚至省部级的干部来讲,往往是形同虚设。这固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应该让制度更加严密化、严格化,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再严密的制度还是会有漏洞。

如果我们作为遵守制度的主体,对制度没有一种敬畏感、尊重感,那不管制度有多严密,总会有人钻空子、打擦边球。如何杜绝这种现象?严以律己。要让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神圣感。所以,严以律己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要把纪律提到法律之前,做到“大节不失、小节不松”。

什么叫做大节不失?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大节就是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立场坚决不能丧失。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伟大的政党,其战斗力正是来自于高度统一和运行一致。小平同志当年讲,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当我们举手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员的时候,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与这个组织融为一体了,我们已经变成了这个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讲,当我们自愿成为共产党员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个政党组织上的一颗螺丝钉、一块砖,我们就要做到,党把我们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党把我们领到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这就是我们的组织纪律,这就是政党作为一个组织最根本的要求。要守住大节,必须做到与党同行,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必须做到高度统一,必须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这些方面,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不容模糊、不容松懈,这就是我们的高压线。

但是,要想真正守住大节,小节也不能忽略。如果小节守不好,大节也不可能真正守得住。什么叫小节?就是党员干部日常的行为模式和规范,就是能不能做到不坏规矩、不越雷池、不犯错误。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执政环境也是异常复杂的。在这么复杂的社会中,如果党员领导干部把持不住,那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落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腐败往往是从道德败坏开始的,就是因为这些干部平时对自己的小节行为关注不够。往往就是在喝杯酒、洗个澡、打个球的过程中间一步一步落入了难以挽回的境地。党员干部要想守住小节就要远离诱惑、远离陷阱。对于有可能引导我们偏离共产党员基本行为规范的一些场合、一些交往、一些行为,我们要避之唯恐不及,千万不要半推半就。

守住小节,严以律己,看起来好像很苛刻。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模式以及中国社会现阶段的政治运行状态,客观上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以律己,不能在小节上犯错误。尤其对于握有重权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讲,就应该在这些小节上未雨绸缪,甚至做一些不近人情的规定。有一个行贿者说,我们不怕领导干部要求严,就怕领导干部没爱好,只要有爱好,就投其所好,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解决一系列问题。什么叫做投其所好?这“好”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缝”,要想守住小节,那就要把所有有可能的“缝”给消除掉。

严以修身管住了我们的心,严以用权管住了我们的权力,严以律己要管住我们的行为。当我们真正做到“三严”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就真正成为了一名能为人民群众所信任的、秉公用权的、光明正大的、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

(二)“实”是着力处

有些同志认为“三实”的内容好像有交叉。其实“三实”讲的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在担当使命的过程中的三个层面的要求。“三实”中的每个“实”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1、谋事要实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战略构建一定要立足实际,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在研究战略做出决策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天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更加重大。随着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了,人均GDP虽然还不算高,但也不是很低了。面对一系列发展的成就,一些党员干部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事情。比如,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总喜欢追求世界第一。高楼大厦,世界最高;交通运输,世界最快;宾馆饭店,世界最豪华。这些固然体现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实力,但回过头来想一想,尽管中国这些年来发展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可是依然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定位。

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讲,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的贫困人口,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当我们要搞建设、搞发展的时候,究竟是把重点放在少数人的拓展性需求上,还是放在最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上,还是放在有些群众的温饱需求上?

谋事要实,就是要紧紧抓住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当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当我们还有相当多的人民群众没有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的时候,在许多方面我们就不能轻易去搞什么世界第一,去搞什么高水平、高规格。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才是我们一切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创业要实

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模式要考虑取得实效。谋事要实是要坚持实际,创业要实是要注重实效。我们做事情要看效果,不能只喊口号,一定要考虑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正有效益的。这才是真的政绩,不是水货,不是好看的数字报表,不是高楼大厦。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要扎扎实实,让中国社会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加,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有些领导干部做的事情,不仅没有给人民群众带来好处,还留下了负面效果。比如说,很多工厂违规排放污水、污染气体,造成了河流污染、空气污染。

所以,一定要让领导干部做出真实的、持续的、能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政绩。所有这些政绩,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和获得感。做到这一切,我们的创业要实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