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转型(3)

“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转型(3)

中国外交转型势在必行

世界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西方对我们的态度和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直面变化,接受挑战,并为此调整我们的外交政策。

其实,十六大后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开始悄悄地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十八大之后,中国外交转型的轮廓日益清晰。既然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无法再掩藏自身实力,既然西方国家开始视中国为威胁而不允许我们低调行事,那么,过去那种一味地避人锋芒、妥协退让的韬光养晦外交政策必须适时调整,实现转型。这种转型,中心内容是在不抛弃韬光养晦精神的前提下,改变过去的某些做法,在外交实践中,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具体讲,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政治制度和主流文化以及民族尊严、民族感情等核心国家利益和原则问题上,决不妥协,决不让步,以斗争求合作,求和平;以机动灵活的策略应对各种挑战,把握斗争的分寸,不做无原则的斗争,不因斗争而使双边及多边关系破裂;对于诸如现有国际机制的改革、新的世界治理机制建构及具体的地区事务、热点问题等要积极介入、参与,做负责任的大国;外交政策始终服务于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地缘政治安全。胡锦涛主席时期倡导的和平发展战略及“政治上平等民主,经济上互利合作,文化上交流共进”为特征的和谐世界的构想,是中国外交转型初露端倪的具体体现。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则是中国外交转型轮廓清晰化的重要标志。

当然,一味的韬光养晦、妥协退让注定没有将来,但一味地冲突、对抗更没有希望。如果中国不在崛起过程中妥善处理与外部世界尤其是与美国等既得利益国家的关系,从而使冲突、对抗不可管控而引发战争,将会对全球经济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有专家估计,仅南中国海地区若发生中美间的局部战争,便会给相关国家造成至少4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倘如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会受到颠覆性影响。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就是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世界各国相向而行,探索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的新模式,从而避开基于彼此猜疑的囚徒困境和新型国家崛起过程中的修昔底德陷阱。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