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他

勿忘他

导演手记

摘要:那一天,张光秀女士来到建川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协助我们《中国梦-365个故事》的拍摄。面对着摄影机的镜头,她说:“这是爸爸死后,在太平间留下的手印。”这一句话,是我第二次听到。第一次,则是初见张光秀女士。

2014年9月3日的《四川日报》上有一篇报道名为《打捞抗战记忆是一个民族的战斗》,文中写到“天空下着小雨,张光秀又一次来到建川博物馆,走到一个红色手印面前,把手贴在玻璃墙一只手印上,眼角两行清泪。手印旁写着——张郎轩,二十八军一二五师一七三旅七十五团三营传令班长。”

那一天,张光秀女士来到建川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协助我们《中国梦-365个故事》的拍摄。面对着摄影机的镜头,她说:“这是爸爸死后,在太平间留下的手印。”

这一句话,是我第二次听到。第一次,则是初见张光秀女士。

8月20日下午,我们《中国梦-365个故事》拍摄组完成了在建川博物馆拍摄《大馆奴》樊建川的拍摄,准备回到成都城区,并预计次日回京。当我们拖着行李走向车场的时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有一辆车也准备回成都城区,我们可以搭乘顺风车。顺风车前排副驾驶的位置,坐着一位女士,她说了一句改变我们未来7天进程的一句话。“我的父亲,是抗日英雄纪念碑雕像的原型。建川博物馆红手印广场里,有我父亲的红手印,只不过,是在父亲死后,在太平间采集的。”

我和张光秀女士聊了一路,汽车也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往机场开去,而是驶向了位于四川人民公园的川军抗日英雄纪念碑雕像。在那里,我看到了雕像,也看到了张女士在面对雕像时独有的眼神——怀念、感伤又带有自豪。

我曾跟一些生长在成都的朋友聊过,四川人民公园是他们心中很重要的一个记忆点,公园西门的雕像也是每个生活在成都的居民非常熟知的,但是他们都习惯叫它“无名英雄纪念碑”。

看着站在“无名英雄纪念碑”旁边的张光秀女士,说真的,我无法想象她的内心世界:一个伫立城区几十年的雕像原型竟然是自己最熟悉父亲,更无法想象父亲隐瞒这段光辉历史50年。

如果说“打捞抗战记忆是一个民族的战斗”,那么抢救公民记忆,就是我们《中国梦-365个故事》的团队使命。我们四川之行的原计划,只是拍摄一部片子。然而随着张光秀女士的出现,以及之后的拍摄偶遇,我们又拍摄纪录了另一位主人公的故事——年已94岁高龄的抗战老兵任训田。

随着这个片子的推出,自此,我在四川拍摄的“抗战三部曲”已全部播出。纪录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的《大馆奴》;纪录抗战老兵任训田那段峥嵘岁月的《红手印》,和抗战纪念碑雕像原型之女张光秀的故事《勿忘他》。但是我知道,我接触到的这些可敬的人,只是冰山一角,有更多的人,在父辈的旗帜下继续默默无闻地做着令自己内心安宁的事情。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