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写

李春雷写"他们陷在残酷的密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摘要:那是寿山先生去世六十二年后的一个暮春的中午,我到他的故里——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寺乡寿山寺村采访。谈及当年的一幕幕,他的孙子张子成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他们,陷在残酷的密林(纪实文学)

(铭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寿山先生

受访人:

张化普(男,1927年生,本文主人公次子。居住地为黑龙江省塔河县,瘫痪在床。)

张子成(男,1932年生,本文主人公之孙,居住地为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寺乡寿山寺村。)

那是寿山先生去世六十二年后的一个暮春的中午,我到他的故里——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寺乡寿山寺村采访。谈及当年的一幕幕,他的孙子张子成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张子成是爷爷遇害全过程的目击人。

七十三岁的张子成步履蹒跚,带我来到村中心庙前的一个大土坑边,颤颤巍巍地说,当时,这里全是红糊糊的血,冒着白气,坑沿下滚动着几十颗人头。

他又指着坑上沿西北角的一片空地说,这里原有一棵老槐树,爷爷就是被吊在树上活活烧死的……

寿山寺村,当年名为南彦寺村。由于距离县城四十五里,日军鞭长莫及,这里的抗日气氛格外浓烈。影响小村抗日氛围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党鲁西游击总司令、聊城行署专员范筑先,八路军著名将领——一二九师新八旅旅长张维翰都出生在这里。一个小村诞生两个抗日名将,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吧?

小村有一个民兵队,四十个人,二十四支枪,每天早晨以铜锣为号,在村外的打麦场上进行军事训练。晚上,队员们则聚在一起,学唱抗日歌曲。唱歌、口号、喊杀声,队列、投弹加冲锋。老百姓的热情也被鼓动起来了。每当训练时,老太太们纷纷出来观看,树上的孩子们也应和着喊,仿佛整个小村都在喊。

更让小村人有底气的是开明财主张寿山。

寿山先生1893年出生,少年从军,曾在湖北督军王占元部下任连长、营长,后来升任湖北煤建局局长。1926年,王占元部败散后,寿山先生隐退老家,置办庄田,课教子孙。日本侵略者进占冀南,一些士绅充任伪职,送粮送钱送女人,而他却与八路军交好,不仅自己带头捐献,还担任村粮秣委员,秘密为八路军筹粮筹款。八路军冀南军区的不少高级将领常常登门拜访。

张子成清楚地记得,宋任穷、陈再道曾几次到家里做客。有一年冬天,邓小平从涉县来到馆陶,还在他家秘密住宿三天。白天,邓小平就在屋内看书,闭门不出。每到夜晚,几匹战马便悄悄进村,来人是冀南军区和地方党委的主要干部。马蹄踏在门前的石阶上,火星四溅……

张子成说,爷爷脸大、体胖,总是笑眯眯的。家里虽然有许多地,雇了不少长工、短工,但爷爷精通各种农活,习惯亲手耕收。雨雪天气,他就坐在院里,教自己学文化:“上学识字,先认姓名。认会自己,再认别人。男女老少,小孩大人。祖父祖母,爹娘儿孙……”

南彦寺村西南七里许,有一个小镇——房寨,是八路军冀南军区新八旅二十三团秘密驻地,团长郝树祯经常悄悄地来找寿山先生商谈。由于日军凶焰正高,八路军困难重重。他们常默默地抽着烟,苦思冥想,愁雾飘满了小屋。

日本兵发现这一带八路军活动频繁,就在村南四里的法寺村修建了一座炮楼。摩托和马队在路上来回巡逻,黄尘滚滚,恶气汹汹。

寿山先生亲近八路的消息被汉奸侦知。炮楼里传出话来,让他小心狗头。

1943年阴历年前,他又为二十三团筹办了一批小麦,正准备送去,形势突变。部队立即转移,不仅没有带走小麦,还送来一批子弹和枪支,托他妥善保存。他二话没说,当天夜里,就和家人把这些东西藏进了村东张家菜园的一眼土井里。

小村的眼睛睁得圆圆,日日夜夜盯紧四周。冬天夜里太冷了,怎么办?就在野外挖一个井状深坑,人跳进去,只露出头。乡下人每年秋后都把积攒的杂草垃圾和猪粪牛粪搀在一起,堆成坟丘形或方块形,发酵后,里面热气腾腾。实在寒冷时,就挖一眼小洞,钻进去,虽然臭气熏熏,身上却是暖烘烘的。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