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写

李春雷写"他们陷在残酷的密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6)

摘要:那是寿山先生去世六十二年后的一个暮春的中午,我到他的故里——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寺乡寿山寺村采访。谈及当年的一幕幕,他的孙子张子成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当天晚上,他俩一起把古戏装抬到后山沟里,点起一把火,全烧成了灰。

不长时间,他们就排出了几部现代小戏:《打倒汉奸汪精卫》《新三娘教子》《王二毛参军》。

演新戏就要有新的服装、道具,可他们什么也没有。刘顺达天天犯愁,每到一个村庄演出,就先去找老太太、小媳妇商量。她们和家人的衣服,都可以派上用场的。

农家衣服不愁了,化妆用品却是没有。由于日军封锁,城市里的化妆品进不来,只好用一些凡士林,配上红、蓝、黑三色,简单调和,涂上脸。描眉呢,只能用灶膛里的锅黑。

虽然这样,王琴却是津津有味,兴趣如火,不长时间就完成了旧戏到新戏的转变,而且还初步学会了话剧和歌剧表演。她只是再不愿意回忆过去的事了,与刘顺达的关系,也成了单纯的兄妹或同事。

她也没有什么奢望了,只想演好新戏,陶醉自己,就这样生活下去,一个人过到老。

舞台上受谴责最多的是日本鬼子,表演时却没有日本军装。

刘顺达找来一堆破麻布,从槐树上摘下半筐槐豆,放进锅里煮,竟然染出了橙黄色,再让村妇们剪裁缝制。白天里看着粗粗糙糙不成样子,可晚上到了舞台,灯光一照,简直和日军的新服装一模一样。

一部拥军戏里,有一个月下送情郎上前线的场面。王琴心想,如果背景上能升起一轮明月,效果会更好啊。怎么办呢,她苦思冥想,突然想起了皮影戏。于是,她找来一个大箩筐,周遭用黑泥封实,密不透光,在箩筐一侧割出一个圆洞,把雪亮的汽灯放进去。演出时,前台灯光骤灭,后幕安排几个工作人员站在凳子上,把放置汽灯的箩筐慢慢地传递。这样,一轮皎洁的月亮,冉冉升起了……

小村人并不明白怎么回事,当他们看到舞台上居然升起一轮明月时,惊得魂飞魄散,疑是鬼神作怪。

《儿童舞》《高加索舞》《叮铃舞》;《义勇军进行曲》《在太行山上》《二月里来好风光》《军民合作》《流亡三部曲》……

露天剧场、河沟里、梯田上、旧戏楼里,面对着大山,沟沟岭岭,父老乡亲,王琴把自己全部投入进去了。

每当这个时候,王琴就感觉自己整个地燃烧起来了,腾飞起来了,心底和眼前便会幻化出无边无际的翠绿和橙黄色的温暖。

一出出简单直白的小戏,感动了太行山,感动了太行山窝窝里的人们。于是,大山沸腾了,大山属于八路军的了,大山像牛群一样,默默地跟着八路军走了……

王琴和刘顺达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结婚。此时,王琴已经三十岁了,老刘更是年过四十。时间和战争,对过去是一次彻底的洗礼。

他们一直在山西省工作和生活。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时候,老刘被挡在了那边,王琴依然在世。

当年我采访的时候,她再三告诫,不要透露她的真实姓名,尽量少提过去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免得让晚辈们看了不舒服。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