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继续释放市场活力通州当试点将受益
下半年将统筹推进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加大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严格依法行政,继续取消下放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许可类审批事项。做好“先照后证”事项操作衔接,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卢彦还透露下半年将研究推进通州区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审批服务改革试点。
在年初的市人代会上,通州团代表、通州区区长岳鹏在分组审议时曾表示“通州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上蛮拼的”,并建议市政府考虑将通州作为行政审批的试验区,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推进。对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张工曾回应称,今后对通州的政策会更加倾斜,在“十三五”规划中也会看到市政府对通州的足够重视。
资金
近50亿元用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市财政局局长李颖津在201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提到了统筹资金保重点支出的情况。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共支出47.7亿元。其中包括,投入36.5亿元用于支持新机场建设征地拆迁和京台高速公路建设,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投入1.2亿元支持张家口坝上地区122万亩防护林更新改造和张承地区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项目,加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投入10亿元支持设立北京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落实北京、河北两省市合作框架协议精神,设立曹妃甸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多地协同发展。
100亿元设协同发展投资基金
李颖津在作2014年市级决算草案报告时提到,要围绕“三个率先突破”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要增加产业、业态、交通重点项目投入。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平台,5年内统筹资金100亿元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为本市外迁企业入驻河北产业园区提供综合服务。
还要加大重点项目资金投入,推动新机场红线内征地拆迁及外围交通市政建设,支持临空经济区发展,落实水资源环境治理、京冀水源保护、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改造等合作项目。
李颖津还提到,在本市与河北省、与天津市的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京津冀生态保护、轨道交通、共建科技园、曹妃甸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利益分享机制。
制定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与区县人口调控任务挂钩的奖励引导政策,推动落实人口疏解工作。支持落实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对工业污染企业调整退出给予财政奖励,鼓励对科技含量不高的产业进行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