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通州民生建设审批或“开绿灯”(2)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通州民生建设审批或“开绿灯”(2)

摘要: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昨天审议2014年市级决算草案、201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多个执掌本市金融经济命脉的市政府部门迎来“半年大考”。市发改委主任卢彦透露,下半年将出台居住证制度,推进积分落户政策。通州将研究试点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审批服务改革。此外,广渠路二期确定于年底竣工。

改革

继续释放市场活力通州当试点将受益

下半年将统筹推进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加大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严格依法行政,继续取消下放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许可类审批事项。做好“先照后证”事项操作衔接,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卢彦还透露下半年将研究推进通州区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审批服务改革试点。

在年初的市人代会上,通州团代表、通州区区长岳鹏在分组审议时曾表示“通州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上蛮拼的”,并建议市政府考虑将通州作为行政审批的试验区,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推进。对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张工曾回应称,今后对通州的政策会更加倾斜,在“十三五”规划中也会看到市政府对通州的足够重视。

资金

近50亿元用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市财政局局长李颖津在201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提到了统筹资金保重点支出的情况。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共支出47.7亿元。其中包括,投入36.5亿元用于支持新机场建设征地拆迁和京台高速公路建设,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投入1.2亿元支持张家口坝上地区122万亩防护林更新改造和张承地区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项目,加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投入10亿元支持设立北京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落实北京、河北两省市合作框架协议精神,设立曹妃甸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多地协同发展。

100亿元设协同发展投资基金

李颖津在作2014年市级决算草案报告时提到,要围绕“三个率先突破”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要增加产业、业态、交通重点项目投入。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平台,5年内统筹资金100亿元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为本市外迁企业入驻河北产业园区提供综合服务。

还要加大重点项目资金投入,推动新机场红线内征地拆迁及外围交通市政建设,支持临空经济区发展,落实水资源环境治理、京冀水源保护、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改造等合作项目。

李颖津还提到,在本市与河北省、与天津市的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京津冀生态保护、轨道交通、共建科技园、曹妃甸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利益分享机制。

制定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与区县人口调控任务挂钩的奖励引导政策,推动落实人口疏解工作。支持落实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对工业污染企业调整退出给予财政奖励,鼓励对科技含量不高的产业进行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