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党员干部要率先践行核心价值观(2)

新常态下党员干部要率先践行核心价值观(2)

三、党员干部在治理体系中处于特殊位置和特殊环节,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社会建设发展由此步入新阶段。在新常态背景下推动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为根本的动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从国家层面推动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促进了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从社会层面拓展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公民个人层面,为个人的道德行为规范提供了价值准则,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

党员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从国家治理体系层面来看,党的力量源泉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员干部能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治理体系是非标准的确定,以及如何调解社会关系、化解利益矛盾等重大问题。从国家治理能力层面上来看,关系到党员干部在处理社会事务、深化为民服务时,能不能真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优良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动员和组织群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党员干部是党性党风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拒腐防变的核心举措。从严治党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风貌。习总书记读过《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后,填写了《念奴娇》词,其中写道:“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里的英雄意气,就是共产党员的党性职责。当前,各种腐朽、错误的思潮严重冲击着执政党建设的防护线,给党员干部的理想信仰和价值取向带来消极影响,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重、紧迫。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

事实证明,没有什么比“一边刮骨疗伤、一边读春秋大义”的领导形象,更能促进人民群众心灵上的团结,更吸引人聚集到中国梦的旗帜之下。因此,要深入意识形态的根本内核,用核心价值观筑牢信仰根基,在为官从政做人中坚守政治本色;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管理和辩证思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员干部的工作目标、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自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做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共产主义道德的引领者。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